记者 马健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美食也各具特色。就拿临夏人来说,是出了名的爱吃羊肉,烤全羊、手抓羊肉、梅花羊头、香辣羊蹄、铜锅涮肉……在临夏人的餐桌上,几乎总有那么一道菜和羊息息相关,从头到尾、从肉到骨、从内脏到骨髓,有着烤、煎、蒸、煮、烩、焖、炖、炒等各种“吃羊大法”。
“鱼”和“羊”组成汉字里的“鲜”,是对味道至高无上的评价。羊肉之鲜,只要吃过便念念不忘,羊肉不仅味美,对于冬季进补,更是颇有益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东乡全羊宴
临夏古称“枹罕”,河州羊又称“栈羊”,曾是朝廷贡品,“栈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2007年,“东乡手抓羊肉”品牌申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并成功注册,成为临夏州第一件全国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对于临夏人来说,深冬是吃羊肉的最佳时节,羊肉在临夏人食谱中,有着多种吃法,吃法不同,食材的重点也有些许不同。
手抓羊肉
东乡手抓羊肉
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客人来了,不吃手抓,枉来临夏”。手抓羊肉几乎成为临夏饮食文化的代表作。用手抓起一块装盘上桌的羊肉,拌以椒盐、大蒜享食,美味从舌尖蔓延,大快朵颐的吃法,也正是“手抓”得名的缘由。
开锅涮
开锅涮最重要的是鲜切羊肉,薄厚相宜的羊肉随着清汤锅缓缓沸腾,羊肉片被煮地微卷,吃进口中鲜嫩清香、回味无穷。
铜锅涮肉
一份好羊肉怎么体现?当然是用清水来涮。好吃的老饕们会提前下一份羊尾油垫底,羊尾油作为羊尾上最肥的部分,油脂饱满,涮在锅里可以增加汤底的香气,比起今天很多火锅喜欢用的电磁炉,铜锅的木炭更是为它增添了一份烟火气,一家人围桌而坐,听窗外寒风呼啸、雪花飘飞,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清汤羊肉
羊肉之鲜,来自原生态草场的哺育,更得益于简单的烹饪保留肉质的醇香,一碗鲜美的羊汤不需要太多的调味品,盛进碗里时撒上蒜苗、香菜,提鲜的同时作为点缀,才是对羊肉鲜味最大的展现。
烤全羊
烤全羊大概是羊肉最豪放的一种吃法,将开膛的整羊架于火上,不时上下翻转,直到表皮金黄油亮,微微焦黄的外皮混合着油脂,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时拿刀割一片吃到嘴里,外皮酥脆,内里鲜嫩,美味至极。
发子面肠
以羊的内脏作原料,首先加入葱末,用调味料拌匀,将其塞入羊肥肠中,扎好肠口,其次将面浆灌入羊瘦肠中,扎好肠口,用热水煮熟。待凉后切成小块,可直接蘸蒜末辣椒油和醋食用,也可以用清油煎炒后再食用,美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美食在临夏被称为“发子面肠”。
羊平伙
说到羊平伙,在临夏大地,它是各族群众都极其喜爱的一种独特的吃羊方法,按字面理解,羊平伙中的“平”是平均分配,“伙”有搭伙的意思。平伙羊肉的羊一般选生长期为6至8个月的羯羊,羊肉肥瘦适当,营养丰富,是上好之选。整羊囫囵下锅,冷水锅用急火煮沸,再放入花椒、葱段、姜片、盐等调料,再用文火慢炖直到羊肉熟透,按脖子、前胛(腿)、后腿、肋条、背子、胸叉、羊尾巴、羊脚巴(羊的小肘位置)卸成八大块,再均匀地把每一大块切成若干小块,趁热装盘。就座的客人按自己的食量享用部分之外,其余的都会按照羊肉的不同部位搭配,按就餐人数打包,让客人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羊杂系列
梅花羊头
香辣羊蹄
烤羊肉串
不得不说,临夏人对于羊肉的热爱,激发着创造美食的热情,无论羊肉是何种吃法,都是临夏人对于生活的领悟,对于幸福的向往。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