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史话

喇嘛川的来历

2021-10-19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张自辉  浏览量:3323

1634652836257612.jpg

喇嘛川的来历

●张自辉

老地名往往包含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变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河滩镇东北部黄河与大夏河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州内有名的瓜果之乡、花椒之乡,习惯上称喇嘛川。其中的来历是怎么一回事呢?

1634606900462058.jpg

夏日喇嘛川 陈魁 摄

据临夏最早的地方志书、明嘉靖年间吴祯编撰《河州志》记载:“剌麻川,州东北五十里”。而在“桥梁、里廓、屯寨”一栏中,也多次提到“剌麻川、莲花寨、剌麻里、剌麻川寨”等词,足见早在450多年前的明代,喇嘛川地名就早已有之。

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徐兆藩监修、黄陶庵任总纂的《续修导河县志》卷四《交通门·河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河之运有木筏、粮筏、羊毛筏,自循化县上下游起运,经导河东至于省。粮筏自循化至于导河籴粮之处,随处可以起运,以牛皮革囊二十四为一筏,每筏装仓石粮六十石。羊毛之筏开始于民国初年,由县治北乡四十里莲花渡起运,以牛皮革囊百二十为一筏,每筏约载毛三万八千斤,东过省会至于靖远,又东北过宁夏达于包头。县之上游炳灵寺峡,有险曰老虎口,水由南岸石窟中行半里方出,即跌落一砍(坎),高十余丈,两岸逼窄若磨槽,槽之中一石高嶟,名之曰大喇嘛。筏流至此,舵工系桨于筏,舍之上流,收之下流,倘挂搭喇嘛石上,无法挽救。县之下游刘家峡,有险滩曰新浪,一巨石横卧河底,首枕南岸,石之上洪涛翻腾,石之下巨浪层叠,粮筏随波漂荡,轻若一叶。或搁置于石上,或卷入于漩涡者恒有之,筏客至此,莫不心悸色变。”

徐兆藩,四川邛崃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导河县知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任临夏县县长兼临夏区视察员,任《续修导河县志》监修。

黄陶庵,名熔金,又名容金,现临夏市黄家榨人,清廪生。曾游四川,在陕西当过小报记者。居家多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病故。他以《河州续志》为蓝本,经采访、编纂、增补,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完成《续修导河县志》。

笔者调查发现,1967年刘家峡水库建成蓄水前,现属临夏县莲花镇西北、原黄河以南叫碱土川,黄河以北为白塔寺川(现已被水库淹没),而大夏河与黄河交汇处以东一带(即今河滩镇东北部区域)名曰喇嘛川。

为什么叫喇嘛川,究其原因,应该与上文中提到的喇嘛石有关。黄河水出炳灵寺峡后先向南后折而向东北,1967年刘家峡水库未蓄水前,出积石峡后的黄河,水流湍急,其中有一段河道因急流险峻,叫老虎口。河水流出老虎口后,在南岸的石窟窿中流行半里后,一喷涌出来,又从一高达十余丈的坎崖跌落。之后,两岸的河道像磨槽一般狭窄,且河道正中间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因形似打坐的喇嘛,时人称之为“喇嘛石”。

1634606910681487.jpg

刘家峡大坝全景

岁月沧桑,因黄河泥沙含量大,经水流长期冲积,泥沙堆积,峡口以南和以北便形成台地,即以南的碱土川和以北的白塔寺川。又因从南流注汇入黄河的大夏河水,在莲花渡口(古称哈脑渡口)与黄河交汇后,在干流东部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地,恰与上游高耸的大喇嘛石遥遥相对,于是人们便把这块平坦肥沃、盛产瓜果的地方称为喇嘛川。

按以前叫法,黄河与大夏河交汇处的今东乡族自治县东北部的原扎马池、红崖子、盐场、祁杨家、张家嘴、韩家嘴、孙家嘴、瓦房、尕磨庄、韩杨家、李家大庄、李家尕庄、康刘家、汪胡家、史宋家、郭妥家等十几个村庄,以前都属于喇嘛川,而两河交汇处分处西、北、东三面的三个川道,即碱土川、白塔寺川和喇嘛川,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的“喇嘛三川”。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以前为求来往交通便利,在今莲花镇莲城村的黄河边上,官府设有一只扯船。这是一种用马拉动绞盘转动,用钢绳牵引河面上的船只前行,以方便两岸人员来往的交通方式。因采用的是马力驱动,故称为“马拉船”。久而久之,人们把黄河与大夏河交汇处、由河水冲击而形成一大片河滩平地也叫作“拉马川(船)”(与喇嘛川谐音)。

沧海变桑田,往来成古今。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黄河沿岸、大夏河两岸川塬地带群众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7年,黄河第一坝——刘家峡大坝建成发电后,原喇嘛三川因搬迁已不复存在。喇嘛川原属各村,向东南方沿东干渠一线散居并划归东乡族自治县管辖。如今,已被淹没在刘家峡水库水底的喇嘛石,也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喇嘛川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天。

殊不知,一个看似普通的地名,记录着一段曾经的历史,一个沧海变桑田的人间传奇!

最后,抄录郭沫若的一首词《满江红·游览刘家峡水电站》结束此文。

成绩辉煌,叹人力真正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泄水,何殊万马。一艇飞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