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动陇原100年】陇南地下党,甘肃省地下党最大的一支

2021-09-22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陇南日报记者 罗艳  浏览量:1237

1633319031839734.jpg

陇南地下党,甘肃省地下党最大的一支 

陇南,是一片英雄的红色土地。

踏着历史的足迹,回顾党在陇南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仿佛又看到了一个个陇南地下党人的身影,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险,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陇南地下党从1938年底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至1949年底陇南地区全境解放,先后在徽县、武都、成县、两当、康县、礼县、西和、舟曲、岷县等9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发展党员4800多人,占甘肃全省地下党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省地下党最大的一支。

十年艰苦的地下斗争中,党组织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正确执行上级指示,广泛打击反动势力,努力动员民众支援抗战,全力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陇南和支援大军南下,不屈不挠,创造了永垂青史的光辉业绩。 

1633319266976239.png

传播革命的声音

1930年初,陕西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派出党员秘密去国民党部队开展兵运工作,积蓄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发动武装兵变,壮大革命力量。这年春天,习仲勋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到驻长武县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工作。

 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杰等利用部队换防之机,率领全营300多人在两当县城举行兵变。两当兵变后,这支队伍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同志任队委书记。

两当兵变以及陇南地下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发生在陇南大地上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历史画卷中光彩夺目的重要篇章。

1935年8月及1936年8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都经过陇南,足迹遍及陇南全市九县(区)100多个村镇。

 1935年9月17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9月18日智取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党中央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根据这些消息,毛泽东果断提出“到陕北去”。

1936年9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再次到达陇南,为开辟新局面,中共中央决定,由红二方面军实施“成徽两康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形成了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齐聚甘肃、互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有利局面,直接支持和配合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奠定了基础。 

1633319575391927.jpg

山炯堂故居

播撒革命的种子

 1938年底,共产党员吴治国根据中共甘工委的指示精神,向山炯堂、王锐青和周少珊通报了在兰州找到党组织和入党的经过,对三人进行组织谈话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由吴治国任组长的中共徽县第一个党小组,后又成立了党支部,成为党在陇南播撒的第一批革命火种。

 1940年8月,共产党员王锐青在武都县城下中山街创办“武都教育用品合作社”。合作社除公开销售中小学课本、《新华日报》、抗战文艺报刊,还秘密销售《联共(布)党史》《列宁主义问题》《大众哲学》《资本论》等理论书籍。这里也因此成为共产党人在武都联络进步人士、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发展共产党员组织的重要基地。

 1941年3月下旬,王锐青联络进步青年邓剑鸣、刘肇华、胡必昌、陈志恪、杨陇人、杨恒昌等在城北水帘洞秘密成立“武都青年维梓团”。6月,王锐青与高健君、胡必昌组建武都县第一个党支部——五凤支部。

 1942年5月,吴治国从延安返回陇南,向地下组织传达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斗争方针。在徽县分别向山炯堂、葛维西、范连元(范天一)和周冠军等传达斗争方针。当时的徽县县委是甘肃省没有被敌人破坏的两个县委之一。

1633319996248475.jpg

 到1949年解放前夕,中共徽县工委下属6个区工委、32个总支、252个支部,总计2193名党员,成为全省地下党组织发展最为迅速、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为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迅速挺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陇南地下党为解放进行英勇斗争

陇南地下党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先后有几十名同志被捕入狱,但无一变节投降,在陇南党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阀鲁大昌和地方恶霸、民团头子以“清乡”“办善后”为名,到处搜捕屠杀苏维埃干部及游击队员。宕昌阿坞苏维埃干部谭英玉、王尕哥,哈达铺新寨村苏维埃干部邓云娃等11名同志宁死不屈,惨遭地方反动势力杀害。

1949年11月20日,成县解放前夕,国民党九十军部在龙王洞围攻陇南地下党部分党员,中共成县临时工委书记茹素和其他几名同志英勇牺牲。

陆金海、张凤英夫妇是流落到陇南的红军战士,在成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捕入狱,12月3日,在成县解放的第二天凌晨被敌人杀害。张凤英在受尽凌辱后依然坚定地说:“我就是共产党,我丈夫也是共产党,从入党那一天起,我们就把一切交给了党,今天落到你们手里就没打算活,想要从我们这里知道你们想要的东西,休想!”

1949年12月陇南解放,除当地9县外,陇南地下党还将组织发展到了陕西凤县、略阳,党员人数达到4834人,占全省地下党人数的三分之一,另有地方武装、游击队等800多人。

曾任陇南市党史办调研员的杨国荣说:“10多年的历程,让陇南地下党成为甘肃省最大的一支,这得益于红军长征播下的革命种子;不同于其他地方,解放陇南基本上是和平解放,之所以没有打仗,是因为当时陇南的地下党人已渗透至当地政权的各个位置,国民党政权在陇南实际上成了一个空壳。”

 由于地下党的策反与宣传,驻守在陇南的国民党武装基本都投诚起义。1949年11月1日,国民党西固县县长孙铁峰在武都地下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率西固县党政军300人起义。军事素养极高的孙铁峰还为南下的解放军绘制了四川省的军事地图,为解放军顺利攻占四川作出了积极贡献。

 武都籍地下党员龙一飞亲自劝说、策动驻防陇南的119军副军长蒋云台,使该军在1949年12月9日宣布起义。王治岐、蒋云台等联名通电武都地区所辖文县、康县、成县、徽县、两当等各县分别就地起义。至此,甘肃全境宣告解放。武都起义,使得四川乃至西南门户洞开,人民解放军由西北南下的咽喉要道顺利打通。 

吴治国故居.jpg

吴治国故居

地下党结束地下工作,投入新中国建设

在迎接陇南解放中,中共陇南地下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积极配合解放,陇南工委作出决定:积极开展武装活动,说服敌伪起义;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款;保护公共财产,警告敌政人员安分守己。

此后,各地党组织发动广大党员积极迎接解放,张贴书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告人民书》《警告敌伪人员书》等布告、标语和传单,警告敌伪县、乡、镇、保、甲人员必须改邪归正,戴罪立功,弃暗投明,不要与人民为敌。陇南地下党逐渐公开活动,参加到陇南的解放与建设中。

1949年12月10日,陇南地下党结束了地下工作,转入到了新中国建设中来,在各级党员的协助下,在短短的三个月,礼县、西和、武都、两当、徽县5县就为南下的解放军筹集军粮面粉908万斤、饲料120多万斤、饲草745万斤、柴火3000多万斤,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还为解放军赶做军鞋4万双。

1949年12月,陇南各县区陆续解放后,人民政权也相继建立,陇南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刻。


高健君:功昭陇上铭丰绩

高健君(1919—1969),原名高尊翰,曾任甘肃省委书记。1939年春,中共中央西北局派高健君到陇南徽县做地下工作,从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许多传奇故事。

高健君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建立组织,发展壮大党的力量。1939年4月,高健君组建了中共徽县县委。之后,他又去清水、武都一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底,受组织派遣,高健君到徽县联络与上级失去联系3年多的陇南地下党组织。到徽县后,高健君很快恢复了与陇南党组织和甘工委的联系,并向陇南地下党组织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落实了甘工委关于整顿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武装力量的指示。之后,他来回奔波于陇南各县,在白色恐怖下,经历了种种困难和风险,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斗争。

1948年底,上级决定调高健君到陇南工委工作。高健君到陇南后,成立了中共陇南工委,并任工委书记。当时,陇南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活动比较活跃的伏家镇进行了两次围剿,他领导游击队,与敌人周旋了2个多月。1949年9月26日,在骆驼口与敌军战斗了1个多小时,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在天水县李子园与南下的人民解放军会师。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徽县、成县和两当县。


茹素激战龙王洞

茹素(1924.10—1949.11),成县红川镇席郝村人。1944年10月,正在师范学校读书的茹素怀着抗日救亡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军,被编入206师168团一营一连任机枪手。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川支部书记、成县临时工委书记。

72年前,茹素同志为了陇南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矢志不渝,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949年10月,茹素、李仁等同志在党的指挥下,以“陇南先遣指挥部”的名义,张贴标语,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在徽县龙王洞一带开展武装活动,配合迎接解放。11月20日在龙王洞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虽经同志们浴血奋战,终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年仅25岁的茹素殉难。

武都城区全景   谈 龙 摄.jpg

武都城区全景  谈龙 摄

陇南日报记者罗艳组稿

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陇南历史》《陇南地下党》《陇南地下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