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史话

【人文临夏】唃厮啰政权与临夏(一)

2021-09-22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作者 张有财  浏览量:7410

1596950300456562.png

● 张有财

香子城全景

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一支吐蕃王室后裔在河湟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由于其开国领袖是唃厮啰(意为佛之子),所以其建立的政权被称作唃厮啰政权,也由于建都于青唐城,所以又被称作青唐王国,其从兴起到灭国,期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西北史特别是临夏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唃厮啰政权的历史

(一)唃厮啰政权政权的兴起

公元842年,随着吐蕃王朝赞普达玛被弑,其王室遭到杀戮,为了避难,许多吐蕃王室的后代不得不远走他乡,贵族、边将混战不息,奴隶平民起义不断,建国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自此灭亡。随后一百多年中,吐蕃宗室之间的战争和军阀割据的内战不曾停歇。直到北宋年间,有一支吐蕃王室流亡后裔在河湟地区建立了一个政权,由于它的开国领袖是唃厮啰,史书上将其建立的政权称之为唃厮啰政权。

唃厮啰(997—1065年),原名欺南凌温,为唐末逃难到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吐蕃亚陇觉阿王系后裔,其出生之时,吐蕃国势早已衰微,处在宗室战争、军阀割据的内乱之中,西藏本土四分五裂;作为吐蕃王朝昔日的重要势力范围河陇一带,更是“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唃厮啰十二岁的时候,被一个叫何郎业贤的河州吐蕃人从吐鲁番接回河州。这一时期,居住在吐蕃东北地区的党项族在其杰出领袖李继迁的领导下,依靠北方强国辽国的大力支持,逐步走向强盛。他们以灵(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灵武县)、夏(今内蒙古乌审旗白城子附近)地区为中心,南侵宋朝边郡,西略吐蕃、回鹘,大有一统西北之势。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李继迁攻克河西走廊的大门——凉州,将西夏的势力扩张到河西地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用计擒杀吐蕃西凉六谷部领袖潘罗支,吐蕃各部落失去了统一领袖,“西蕃无主,如鸟兽散”;而强悍的西夏铁骑却日日进逼,河陇地区的吐蕃大有被西夏军队吞食的危险,形势十分紧迫。

唃厮啰被接回河州以后,名义上被推举为吐蕃至高无上的赞普(吐蕃之王称赞普),但因其年幼,实际上成为了吐蕃豪强为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借以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傀儡。因此,何郎业贤将唃厮啰接回后,马上就被吐蕃大姓耸昌厮均以武力挟持到了移公城(今青海省循化县境内),随后又被宗哥川(今青海省湟中县东)的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省乐都区)大酋温逋奇劫持到廓州(今青海省尖扎县),后来,李立遵为了控制唃厮啰,又单独将唃厮啰迁到宗哥城,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唃厮啰为妻。

随着年龄的增长,唃厮啰再也无法忍受那种任人摆布的被动局面,他与论逋(吐蕃宰相称论逋)李立遵之间的矛盾首先爆发。由于李立遵骄恣好杀,对人残暴,唃厮啰对他的所作所为日渐不满,双方之间嫌隙日益加深。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九月,李立遵派人到北宋王朝,号称自己有部众数十万,争取宋王室的支持,但宋王朝未予理睬。后又上书北宋王朝的秦州守将曹玮,请求北宋朝廷册封其为赞普,但北宋朝廷没有答应,仅授予他保顺军节度使一职,对此李立遵非常不满。于是,在第二年亲率3万余众攻打北宋的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渭(今甘肃省平凉市)二州一带的堡寨,与北宋将领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被宋军击败,落荒而走。唃厮啰乘李立遵被曹玮打得一败涂地、势力大为削弱的机会,离开宗哥,来到邈川,摆脱了李立遵的控制,并且下令罢免了李立遵的论逋之职,同时起用邈川大酋温逋奇为论逋。同李立遵一样,温逋奇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吐蕃地方豪强,早就觊觎唃厮啰的赞普之位。唃厮啰来到邈川后,温逋奇一面暗中与西夏勾结,一面秘密策划叛乱。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温逋奇发动军事政变,逮捕了唃厮啰,并将其囚置在一个枯井中,但负责守井的士兵却乘着温逋奇带兵外出,将唃厮啰救出,随后唃厮啰以赞普的地位和威望迅速聚集部众诛杀了温逋奇,平息了这一场叛乱,之后将国都从邈川迁到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宁市)。在此后的近百年间,唃厮啰政权遂以青唐城为首府,青唐城成为河湟地区吐蕃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唃厮啰掌握政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了李立遵和温逋奇时代投靠西夏、与北宋王朝为敌的外交政策,他极力主张“联宋抗夏”,因此,唃厮啰政权得到了北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北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北宋王朝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北宋王朝又授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

由于唃厮啰政权所统治的河湟地区正处于西夏国土的肘腋之间,唃厮啰亲近北宋政策,对西夏造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西夏政权的极大不安,再加上唃厮啰政权拥有六七万精兵,这对于西夏来说,无疑是一大军事隐患。于是,西夏在占领河西地区的甘州、凉州二州后,开始将军事矛头直指河湟地区的唃厮啰政权。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李元昊亲率大军攻入唃厮啰政权统治的湟水流域,攻城略地,抢劫人畜,此时的唃厮啰不仅在政治上已经成熟,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知道西夏军队以勇猛善战著称,刚到河湟,士气正旺,且敌众我寡。于是他下令坚守青唐城,不与西夏军交战,避其锋芒,以此来拖垮西夏军队。另外,他又派人侦察了西夏军队的虚实,得知西夏军队在渡宗哥河(今湟水)时,在水浅处插旗帜作为返回渡河的标志,听到这一消息后,就暗中派部队将西夏人所插的作为标志的旗帜改移到宗哥河的最深处。等到西夏军被拖得疲惫不堪时,唃厮啰亲率精锐部队与西夏军队进行决战。在西夏军队大败溃逃时,循着插旗的地方渡河,结果都跳入河流的最深处,西夏军队被溺死十之八九。这一仗,平时所向无敌的西夏军队被打得威风扫地,尔后,又“数以奇计破元昊”,使骄狂无比的李元昊再也不敢随意侵犯唃厮啰的疆土了。

唃厮啰由于成功地抵御了西夏李元昊大军的南侵,保卫了河湟地区的吐蕃各部落,一时威名大振。熙、河、洮、岷、叠、宕、湟、鄯、廓、积石等州军的吐蕃部落都先后汇集到唃厮啰政权的旗下,连原来投靠西夏的一些吐蕃部落都纷纷反正归蕃,甚至一些被西夏打散的回鹘部族也归顺到唃厮啰麾下,进一步壮大了唃厮啰政权的力量,增强了与西夏抗衡的实力。其疆土东南到三都谷(今甘肃省甘谷县),北接祁山,南至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达青海湖,号称三千余里,直接与北宋、西夏、回鹘、于阗、卢甘等国相连,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户,形成了强盛的吐蕃联盟,达到了吐蕃王朝分裂后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唃厮啰政权的迅速崛起和强大,迫使西夏不得不另眼相待,西夏皇帝主动向唃厮啰政权示好,并将西夏公主嫁给唃厮啰的小儿子董毡,原来看不起唃厮啰的回鹘人,也主动与唃厮啰联姻;连远隔千里的辽国,也派出使者到青唐城,要求与唃厮啰政权合作,并将辽国公主送来配与董毡为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隔断唃厮啰同北宋王朝的关系,也没有改变唃厮啰坚持的“联宋抗夏”的立场,他仍然对宋王朝纳贡修好、奉表称臣。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建立了夏国,因处于北宋西面,历史上将其称之为西夏,北宋王朝为了牵制西夏南下对北宋边境的侵略,同年十二月,北宋王朝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次年六月,派左侍禁鲁经带着宋仁宗的诏书和2万匹丝绸的厚礼出使唃厮啰政权,让其从背后牵制西夏。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北宋王朝又派屯田员外郎刘涣到青唐城,与唃厮啰商议讨伐西夏事宜,受到了唃厮啰的隆重接待,唃厮啰献上誓书和西州地图,北宋加封唃厮啰为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作为对北宋王朝册封的回报,唃厮啰政权将河湟地区吐蕃各部落所产的良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宋,以补充北宋王朝战马的严重不足,同时,紧密配合北宋王朝针对西夏的各项军事行动,从侧面出击西夏。故苏东坡言:“吐蕃遗种,唃厮啰一族最盛,惟西夏亦畏之。朝廷封其长为西平王,用为藩翰。”

在治理河湟地区的几十年中,唃厮啰政权恢复和保护了沟通中西的商路“古吐谷浑路”的畅通,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由于河湟地区处于“古吐谷浑路”的必经之地,这条道是经祁连山南麓的湟水河谷之路,它东连北宋的秦州、渭州,西联西域的于阗、高昌,因途经历史上的吐谷浑故地而得名,唃厮啰政权兴盛时,此道又被称为“青唐道”,北魏时期到西域求经的宋云西行就是沿着此道去天竺的。公元四、五世纪时,这条商路曾经十分繁荣,后来由于中原王朝和吐谷浑、吐蕃王朝战争的影响而渐趋衰落。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对过往河西走廊的中西商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还不时纵兵抢掠,致使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完全阻塞,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政权担负起了恢复和保护中西商路的重任,将从西域经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浑路”重新开辟,并在青唐城、邈川、临谷等地设立国际贸易市场,同时派兵护送各国商队直至北宋边境。这样,被西夏扼断的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在唃厮啰统治的河湟地区又畅通无阻了。西域各国的贡使、商人不远万里,绕道河湟,沿着昔日的“古吐谷浑路”直通北宋王朝都城——汴京。西方的财货源源进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文化也不断输入西方。在这中西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唃厮啰政权的国都青唐城成了当时的国际性城市,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据《青唐录》载,城东定居的各国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

唃厮啰娶有三个妻子,前二妻为李立遵之女,第三个妻子为乔氏,前二妻各生一子(一个为瞎毡,一个为磨毡角),李立遵死后皆失宠,各携其子逃出青唐城,后来磨毡角居住在宗哥;瞎毡居龛谷(今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后其子木征迁到河州,唃厮啰三子董毡为乔氏所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唃厮啰病逝,董毡继承赞普之位,他是唃厮啰最宠爱的儿子,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唃厮啰在世时,董毡就已参与各项军政事务,征战沙场,屡立战功。董毡继承赞普之位后,仍继续执行唃厮啰的施政措施,与北宋保持着友好关系。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西夏出兵攻北宋的环(今甘肃省环县)、庆(今甘肃省庆阳市)二州,董毡提兵援助北宋,乘西夏西线空虚,沿边抄掠,迫使西夏撤兵,北宋被围的大部分将士才得以生还。

唃厮啰去世后,其政权发生分裂,他的三个儿子拥兵自立,此后唃厮啰政权统治的区域分裂成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河湟(黄河、湟水流域,位于青海东部)吐蕃,一部分为陇右吐蕃。这两个部分,名义上都统归唃厮啰政权领导,但其实并没有太强的隶属关系。盘踞于熙州和河州(甘肃临夏)的吐蕃首领木征为瞎毡之子,名义上与董毡是叔侄关系,但不服从董毡的管理。占据青唐城(西宁)的吐蕃政权,虽号称“董毡最强,独有河北之地”,但对陇右吐蕃各部也是鞭长莫及,面对这种局面,董毡也是无可奈何,“董毡欲羁属之,不能有也”,唃厮啰政权的分裂为北宋王韶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北宋王韶的熙河开边

北宋王朝和唃厮啰政权之间的这种政治、军事友好同盟关系到宋神宗继位后发生了很大转变,其导火线是北宋王朝的熙河开边军事行动。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向北宋朝廷上书《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同时指出:“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由于王韶的《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更提出了解决北宋王朝最急迫的西夏问题策略,其目的与宋神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北宋王朝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负责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

王韶到秦凤路上任后,针对熙河吐蕃诸部各自为政的现状,积极准备拓展攻势。一方面招募弓箭手屯田,并在古谓州开设边境市场,吸引吐蕃民众前来交易;另一方面,极力拉拢秦(天水)、渭(陇西)地区的吐蕃大部落,不断削弱熙河木征的势力。熙宁二年(1069年),王韶领数骑深入占据秦州、陇右间(今甘肃陇西、天水一带)吐蕃大族俞龙珂的帐中,对其进行利诱,当晚又留宿在那里,受其感化,不久俞龙珂率领其部属十二万多人臣服北宋朝廷,宋神宗赐俞龙珂姓名为包约。《宋史·王韶传》记载:“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属之,诸将议先致讨。(王)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遂留宿。明旦,两种皆遣其豪随以东。久之,龙珂率属十二万口内附,所谓包顺者也。”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率兵攻打渭源堡和乞神堡,击败洮河流域的吐蕃蒙罗角、抹耳水巴等部族,吐蕃军不甘心失败,聚集军队在抹邦山(今甘肃省临洮县县城13公里的岚观坪)与北宋军队相对峙。面对据险而守的吐蕃军,北宋将士都畏惧不前,纷纷建议王韶退兵,王韶激励部下说:“现在敌人凭借险要之地拦截我们,如果我们不主动攻击,只能徒劳而归。现在既然已涉入险要之地,我们就应当把它夺过来,并占领它,使它为我所有。”于是带领部队直趋抹邦山,并下令说:“谁要再敢说退兵,扰乱军心就将他就地斩首。”吐蕃军居高临下防守,北宋军多次进攻受挫。王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部队进攻,最后吐蕃军大败,宋军趁势焚烧敌方军营,“获酋虏,器甲,洮西大震”。木征亲率大军渡洮水前来援助,王韶令部将景思立,率泾原军出竹牛岭(今甘肃省临洮县东),虚张声势以牵制木征主力。景思立亲率主力,由东谷小路偷袭武胜(今甘肃省临洮县城),北宋军在距离武胜十里的地方与吐蕃军发生遭遇战,吐蕃军大败,木征派驻武胜的吐蕃大将瞎药见北宋军势大,便弃城而逃,北宋军进驻武胜,建镇洮军。木征得知武胜有失,急忙弃抹邦山来与瞎药合兵,想要重新夺回武胜城。在武胜城下,木征率领的吐蕃军遭到了北宋军的前后夹攻,再次溃败,“曲撒四王阿坷出降”,一起投降的还有其所部两万余人。木征带着败兵,逃向巩令城(今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北宋军紧追不舍,木征穿城而逃,随后宋将景思立趁机夺了巩令城,城中驻守的木征之弟结吴延征无奈,“举其族二千余人并大首领李楞占呐芝等出降”宋军。

宋军占据武胜和巩令二城后,王韶将武胜更名为熙州,并将熙、河、洮、岷、通远等地划为一路。王韶上书朝廷请求招降木征,“且诏沿边安抚司晓谕木征,限一月降,优与官爵。不从,即多设方略擒讨。”在北宋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木征的大将瞎药和穆楞川大首领温逋吕厮鸡及所部首领三百八十七人投降了北宋军,木征的实力再次受到削弱。

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的军队开始渡过洮河向木征的老巢河州发动了进攻,宋军先后攻克了坷诺城(今甘肃省广河县城)、香子城(今甘肃省和政县城北侧),兵至河州城下,木征再次败北,宋军俘获了木征的妻子瞎天牟和儿子续木洛,木征带部众仓皇逃走。《宋会要》载:“先锋斩首千余级,木征遁去,生擒其妻瞎三牟,并子续木洛,言尽得六州之地二千余里。”王韶在占据香子城后,将其作为后方补给基地,将大量粮食辎重囤积城内,但防守香子城的兵力单薄。木征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率吐蕃军队夜袭香子城,并最终拿下香子城,缴获北宋军的大量粮草辎重。王韶惊闻香子城遭到进攻,为免军心浮动,暂时封锁消息,派部将田琼率弓箭手七百余人由河州城前去援救,但援军行至牛精谷(今甘肃省和政县南阳山谷)时中了吐蕃军的埋伏,全军覆没,田琼和其子田永吉也被杀。

王韶又派部将苗授带领人马,从河州城星夜驰援,重新夺回了香子城,赶走了木征的军队,并进兵牛精谷,击退吐蕃援军,前后杀死吐蕃军众五千余人。王韶又派部将景思立、王君万等人,率军在香子城周边围剿吐蕃部众,斩杀吐蕃族众三千余人,并夺回了部分被劫走的军事物资。正当北宋军将注意力都放在香子城周边时,木征却趁机率兵复夺取了河州城。河州城丢失后,香子城、积庆寺等地的北宋军首尾不能相顾,王韶担心陷入木征诸部的重围,“乃止解香子城,破积庆寺诸羌而还”。回到熙州的王韶,一方面继续招降河州周边的吐蕃部落;另一方面,上奏朝廷为将士请功,以激励宋军士气。北宋王朝批准了王韶请功的要求,并规定“每获首一级赐绢五匹”的赏格。宋熙宁七年(1074年)北宋王朝改香子城为宁河寨,不久,王韶派兵再渡洮河,占领康乐(今康乐县城)、刘家川(今甘肃省康乐县流川镇)等城镇,并再次攻占了坷诺城、香子城。王韶任命部将景思立知河州,由于当时河州城还未收复,景思立只好在香子城执行州事。八月,王韶命景思立、苗授屯兵香子城,伺机夺取河州城,自己领兵穿露骨山(太子山),南入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境,降服木征弟巴珍觉,断木征后援。木征为救援其弟所部,仅留下首领结彪带部分兵士留守河州,亲率精锐尾随宋军,伺机出战。王韶以逸待劳,张好口袋等木征来钻。木征长途急行军,已疲惫不堪,突遭宋军埋伏,被打得大败。王韶密派景思立攻河州,守军以为是木征返回,大开城门,河州复平,木征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占领河州后,王韶以河州为根据地,又进攻宕州(今甘肃宕昌),打通了洮州路。岷州(今甘肃岷县)吐蕃首领摩琳沁闻讯,遂献城投降,王韶入据岷州,此后叠(今甘肃迭部)、洮(今甘肃临潭)二州吐蕃首领皆相继向北宋军投诚。这次作战,王韶率部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与吐蕃军周旋,连续行军54日,跋涉1800里,收复河(今甘肃省临夏州)、宕(今甘肃省宕昌县)、岷(今甘肃省岷县)、叠(今甘肃省迭部县)、洮(今甘肃省临潭县)5州,斩首数万级,获牛、羊、马以万计,从军事上形成包围西夏之势。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记述,是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等州,幅员二千余里,斩获不顺蕃部一万九千余人,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各降附者。”看到王韶的战绩,宋神宗大喜,进封王韶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将坷诺城改名为定羌城,香子城改名为宁河寨,刘家川堡改名为当川堡,并隶河州。

王韶主持的熙河开边行动,极大地改变了陇右地区的政治格局,此后北宋王朝的对手从陇右吐蕃变成了河湟吐蕃,进而又变成了北宋、吐蕃、西夏的三家博弈。熙宁七年(1074年)初,王韶以为熙河已定,前往京城向宋神宗述职复命。趁此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木征向青唐的唃厮啰政权赞普董毡求助,董毡派部将青宜结鬼章点兵二万,双方联合诱宋将景思立于踏白城(今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街道),重创北宋军,北宋河州知州景思立、偏将王宁等人战死,随后河州城和岷州城也被吐蕃兵围困。王韶从京城开封回至兴平,得知河州被围消息,与李宪选兵二万循西山,翻山绕到踏白城背后,焚烧吐蕃2000余帐,杀7000余人,获牛马8000余头,自是木征势衰,不得已率首领80余人降宋。木征被送到京城后,被宋神宗封为荣州团练使,赐名赵思忠,成为朝廷命官。(未完待续)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