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动陇原100年】周岔戏楼见证一段历史

2021-08-18 来源: 平凉日报  记者: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芳  浏览量:867

1629465129748373.jpg

周岔戏楼见证一段历史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芳

1936年10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六军从通渭陇川出发,进入静宁地区。途经四河乡周岔村时,遭遇国民党胡宗南部,两军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遭到敌人地面和空中双面夹击,红军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伤亡较为严重。

一天早晨,有两个红军首长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当地群众家中住宿,当时他们的腿上伤痕累累,被毒草割破的伤口正在发炎,他们开玩笑地对主人家讲:“你们甘肃的草竟然还咬人咧!”主人家拿出家里的浆水为他俩冲洗伤口,消毒包扎。

静宁县四合乡周岔戏楼1。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摄.jpg

静宁县四合乡周岔戏楼1。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志强 摄

据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回忆,一路跋涉加上刚打完一场硬仗,太过饥饿的战士们十几个人用一把铁壶冲面糊喝,造成了严重的腹泻,但即便这样他们没有一个人抢夺老百姓的粮食。一天中午,村子上空突然飞来一架国民党的飞机,盘旋一圈后飞走又飞了回来,第二次折返,飞机直接向红军驻扎的地方投了炸弹。

当时,老百姓种的荞麦和糜谷刚刚收割结束,还都堆放在山上的地里,被炸得七零八落。其中,有三名红军战士不幸中弹,两人当场牺牲,还有一名大腿被炸断,血肉模糊,被村里一个名叫雷继邦的村民背到自家地窖里,每天端水送饭,仔细照料,然而由于伤势过于严重,这名战士后来还是牺牲了。

这次偷袭中,三名红军牺牲,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在附近周岔村一座修建于光绪三十二年的戏楼上,举行了简短的追悼会。随后,就近将三位红军烈士的遗体埋在了戏楼跟前的农田里。告别群众后,红军大部队继续北上。

当时,还有5名受伤严重的红军战士,被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抬到家里养伤,伤好后借机归队。也有一些红军伤员,留在了静宁。

刘家寺村村民刘生俊曾经收留过一个年仅15岁的红军娃。当时,小红军身受重伤,十分虚弱,被刘生俊藏在了自家的草堆里,他的妻子后来发现孩子额头发烫,连忙用葱根煎了热汤给他喝下,然后带回家中休养。

红军娃在刘家生活了两三年,长成一个健壮的青年,还按照刘生俊的辈分和姓氏,取了名字。后来,他想寻找自己的部队,继续参加革命,刘家人尽管十分不舍,但还是留不住一颗赤诚的心。走时,刘生俊的妻子给他缝制了一个肚兜,还特意做了一双新鞋,背囊里装满了炒面和一些盘缠,可这一走,再也没了红军娃的音信。

静宁县四合乡周岔戏楼。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摄.jpg

静宁县四合乡周岔戏楼。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志强 摄

经过岁月的推移,戏楼旁边的坟墓基本上已被夷为平地,无法辨认,但这里的群众在每年清明时节,都能自发性地组织起来,祭奠长眠在此的三位红军战士。2018年,静宁县政府还拨付了资金,对戏楼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原貌。

历史沧桑、风云激荡,时代发展、瞬息万变。而这座戏楼仍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编辑: 山桦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