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苗家村——村美人和产业旺

2021-08-11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赵好飞 见习记者 吴雪皎  浏览量:736

图片.png

1628669086271769.png

记者 赵好飞 见习记者 吴雪皎

村间路旁,竞相开放的花儿与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菜园相映成趣;小广场上,新建的亭子与长廊里老人们在悠闲地聊天;田间地头,邻里齐心互助奔小康……在临夏县新集镇苗家村,处处是一幅花香、村美、人和、产业旺的景象。

产业兴旺蓄新力

时下,苗家村2000亩高原夏菜进入收获季,种植基地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群众正忙着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富民是落脚点。过去的苗家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发展产业意识薄弱。2018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苗家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海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

“刚开始种植高原夏菜时,很多群众不相信能赚钱,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第一年我们流转了700亩土地,蔬菜获得大丰收。第二年流转的土地增加到1500亩,今年是第三年,流转土地已达2000多亩。”苗家村包村干部赵学玉介绍道。

从700亩到2000亩,在短短三年之间,村里的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实现跳跃式增长,群众也从田野里看到了致富增收的希望。

基地种植的上海青、菜心、红葱、菜苔、豆苗等高原夏菜品质好,远销上海、深圳等地。去年,基地每亩产值达8000元,土地入股分红62万元,发放工资300万元,效益明显。

基地用工主要集中在3至11月,最多时一天可需300多人,这既打通了群众就近就业渠道,又调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种1亩地,年收成好时也就几百块钱,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现在我把家里的3.5亩地流转出去,自己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3000元。”村民何润兰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居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集镇镇长石磊告诉记者。

美丽乡村入画来

青山叠翠、果蔬遍野,走进如诗如画的苗家村甚是舒心。

村民杨英梅家的屋内屋外干净整洁,院里鲜花怒放。恰逢午饭时间,杨英梅拧开水龙头麻利地洗菜、淘米。“以前厨房是土灶土墙,没装自来水和下水管道,脏水都倒在家门口或院子里,环境卫生很差。”杨英梅边忙手中的活边说,“现在通了自来水,修了下水管道,新式灶台、太阳能热水器都装上了,天然气也快通了,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什么区别了……”

今年,苗家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十改八治”人居环境提升,因地制宜实施“改扩翻”项目。棚户区改扩翻已完成542户,剩余几十户正在有序推进;花园、凉亭、人行道、广场等基础设施已建成使用;天然气供气管道已埋设至村主干道……苗家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小广场成了村里的新地标,村民休闲娱乐都来这里。“村里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这个小亭子既能遮阳挡雨,又能休息观景,晚上还有灯光照明,非常实用。”村民张小宁说,这块原先长满杂草的空地经过改造后,成了鲜花盛开的小花园,村民们闲了常来这里坐坐。

如今,苗家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心气顺了,干劲足了,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全村上下描绘着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