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结构调整看临夏

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我们这样做——和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2021-03-29 来源: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赵怀斌  浏览量:911

1617698971279809.jpg

记者 赵怀斌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和政县万亩良田里,以扩大食用菌、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为目标,打响了一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通盘考虑”


记者来到该县大南岔河流域,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项目负责人魏学彪说:“这里正在打造万亩食用菌基地,从2月20日开始,我们昼夜施工、平整土地、埋设管道,现在已经基本建成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县今年及早谋划实施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食用菌、高原夏菜种植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县农业农村部门在原有3.7万立方米冷链物流仓库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工建设3万立方米,为大面积发展食用菌、高原夏菜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种植赤松茸,每亩1000元”,这几年,县上出台的每一项农业产业奖补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地调动了农户、企业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该县还加大力度、层层宣传,全力营造打好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的氛围。


“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当好排头兵”


2月6日,州农科院邀请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参观北塬河州云菇示范基地,传授讲解羊肚菌、赤松茸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政县农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晖,带着20名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参加培训并交流互动。邓晖说:“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很宝贵,我们公司不仅要带头学技术,还要激励大家一起学,做好县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

据了解,和政县农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多次邀请食用菌种植专家,来该县落实前期种植工作,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记者在三合镇杨家村盛泽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十里铺、后寨子、三岔沟、将台等食用菌基地看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里正全面开展食用菌种植。

农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鄂龙和说:“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 据统计,公司已动员10多家农业合作社、20多户农民流转、租赁土地近5000多亩,种植食用菌和高原夏菜。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帮助合作社整理材料,准备向金融部门贷款。

公司不仅在种植技术方面提供帮助,而且在去年羊肚菌、赤松茸鲜菇和干菇线上销售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搜集食用菌供求信息,扩大市场。


“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当好主力军”


2021年,和政县计划完成2万亩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已流转土地近1.1万亩,承担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半壁江山。该公司董事长黄雄越说:“我们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们要当好主力军。”

黄雄越的父母都是农业科技专家,一家人对食用菌情有独钟,去年在厦门赴临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来到临夏考察,经过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和政县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赤松茸,于是租了1000多亩流转土地,选定狼土泉村作为试点,让赤松茸在仿野生环境中生长,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赖。公司通过深加工,亩产价值超过3万元。

黄雄越组织专家团队,对和政县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决定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今年,共租用、流转土地1万多亩。记者在和政县扶贫农业产业园看到,夏润公司菌棒生产车间正在生产;食用菌冷储泡沫箱、烘干包装箱生产车间也开始试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改变种植方式,用足用活科技,从盲目生产转向市场导向,从靠天吃饭转向技术支撑;改变销售方式,创新创造价值,从街巷叫卖转向多渠道销售……站在新起点,和政县农业产业乘势而上、乘胜前进,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精彩篇章。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