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结构调整看临夏

优产业 调结构 奔小康

2021-01-18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梁永吉  浏览量:832

优产业 调结构 奔小康

——积石山县居集镇甘藏村脱贫攻坚影像志

笔直的居强公路穿村而过,公路两边还修建了2米宽的绿化带;千亩赤松茸种植基地里,630多亩土地已完成起垄,直待今年三月下种;厦门海沧区东西协作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加工产品……

1580d25d-c0db-4639-b2d5-54d4ea7062df.jpg.jpg

千亩赤松茸种植基地

近日,记者来到积石山县居集镇甘藏村看到,雪后初晴的田野银装素裹,处处洋溢着难以“雪藏”的勃勃生机。

甘藏村是一个回汉杂居的小山村,地处居集镇西部。全村共有9个社345户1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59户271人。2018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

ee89d4f8-1185-4a90-8ad3-36ffacc02bae.jpg.jpg

村委会

80365e11-fa0a-4328-b9f5-df21ce196f76.jpg.jpg

雪后的村文化广场

“2013年以前,我们村社的土路坑洼不平、巷道狭窄弯曲,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群众生活比较贫困。”据村支书马麟介绍,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干部和当地群众同心协力,在实施危房改造、五小产业、万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同时,全村大力发展牛羊养殖、饲料玉米种植、劳务输转等产业,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bb52f356-ccc6-43ab-ad84-82602209dc48.jpg.jpg

饲料玉米秸秆回收

d8187f77-664b-42fd-9adc-ca3b056f89ed.jpg.jpg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时,甘藏村成立的宇鹏农作物秸秆回收再利用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周边农户签订饲料玉米种植与收购协议,有效助推了种植业发展,增加了102户社员(全村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及周边群众收入。2019年,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协议达到1500多份,玉米秸秆按照每吨340元(建档立卡户每吨360元)的价格收购,种植户群众的亩收入达到2000元。

b89f4129-0aef-445c-86b1-ad32573349e0.jpg.jpg

村卫生室

7f954635-1dbd-4ab3-a706-04718f1358a7.jpg (1).jpg

扶贫车间

2018年甘藏村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为该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通过示范村建设,该村拓宽修建村路、巷道24公里,宽敞的水泥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新修建了村委会、甘藏小学、扶贫车间、文化广场、花园等,群众也在自家门前种植花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0f5f842-8683-4c74-9dc9-a52f70769d2c.jpg.jpg

肉牛养殖

2020年,剩余的一户精准扶贫户实现脱贫,甘藏村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再次返贫,该村紧抓州委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机遇,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了千亩赤松茸种植项目。目前,630多亩土地已经完成啤特果树套栽、起垄任务,待今年春耕开始后就可以种植。据了解,该基地可吸纳周边300名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发展赤松茸产业。

86b212b4-d982-4c7f-866c-55bf26bb5a21.jpg.jpg

危房改造后的新农家

dcef77bd-01ff-43c7-8200-18e8565a78d8.jpg.jpg

甘藏小学

“前三年,群众主要在赤松茸基地里打工,学习种植技术。从第四年开始,基地交给群众自己管理种植,预计每亩可实现年收入3.5万元,群众收入将大幅提升。”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建国告诉记者,赤松茸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助力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

编辑: 责任编辑:王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