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跟上太阳转着哩,
群众跟上干部干着哩;
好事大事(哈)办着哩,
老百姓好光阴过着哩。
温家山修上公路了,
百年的梦想(们)圆了;
山不高了(者)路不长了,
风里雨里(么)也来了。”
康乐县虎关乡二十铺村温家山社66岁的邓学英每次忙完手中的活,都会漫起自编的“花儿”,歌颂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从二十铺村委会出发驱车20分钟,峰回路转的尽头,就是温家山社。这个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村落,因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温家山社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原先全社不通电、不通水,道路没有硬化,26户群众中有11户建档立卡户。2013年,党和政府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昔日贫困群众消极、迷茫的情绪渐渐淡去,各级驻村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夜以继日地奋战,短短几年,一条条通畅的道路、一处处崭新的住房、一座座标准的牛棚……让温家山社旧貌换新颜。
“温家山社硬化主干道3.6公里、种植核桃100亩、住房安全保障率为100%……”虎关乡相关负责人一口气给记者报了一串数字。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着各级帮扶力量采取超常举措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的心血,也是这里的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注脚。
进入温家山社,漂亮的凉亭、修葺一新的文化广场、整洁宽阔的道路映入眼帘。随便走到哪个村民家里,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安康和快乐。院内满园花红柳绿清香扑鼻;屋内宽敞明亮,摆放着液晶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新款沙发、茶几,显得格外舒适;每家的农妇们忙碌在门前屋后,呈现出一幅农村美好生活的生动画卷。
一到农闲时候,文化广场上就会活跃着跳舞的姐妹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跳广场舞。邓学英说:“以前,吃过晚饭,看看电视就睡觉。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广场,而且组建了舞蹈队,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开心!”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群众持续增收,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针对社情,乡里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并对他们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
来到村民陈启祖家,他正在牛棚里忙着给牛儿添加饲料。“我和老伴儿每天除了下地种田,就是喂牛、打扫牛棚。家里的生活安排得很妥当。”自从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后,县上给他家新修了养殖暖棚,贷了精准扶贫款,让他扩大养殖规模。“这几年,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好生活。今年,我打算在自家的几亩地里都种上玉米,用作饲料。等今年卖掉几头牛后,再买十几头小牛犊来养。”陈启祖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共产党的政策好,
精准扶贫致富早,
小康社会快来到……”
和煦的阳光洒满农家小院,邓学英的花儿再次唱响小山村……
如今,村社道路畅通了,群众出行方便了,村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晚上也有路灯照明了……可喜的变化使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效提振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编辑: 责任编辑: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