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时事访谈

鲁孝娇:我为“巴铁”修高速

2019-09-11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马廉朴  浏览量:26410

 “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对于那些出生农村,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人来说,要想逆袭人生,就必须得好好学习!”浑身散发着职业女性干练气质的鲁孝娇这样总结自己在央企的工作经历。

鲁孝娇,汉族,现年31岁,临夏县北塬人,现为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卡拉高速公路人力资源干事。经朋友介绍,记者联系到了她。她非常重视家乡媒体的采访,利用到国内出差的机会,专程从西安乘动车到临夏接受本报专访。

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2007年,鲁孝娇考入巴基斯坦国际伊大阿拉伯语学院阿拉伯文学语言学系。

鲁孝娇回忆道:“刚到大学时感觉挺困难的,我来自临夏的一个小地方,没出过远门,大学的同学来自非洲、欧洲、中东等地的许多国家。我虽然学习过英语和阿语,但是沟通起来还是很困难。另外,也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伊大校园环境很美丽,非常适宜学习,一年之后就慢慢适应了。”

她说:“在国内对祖国的感情并不太明显,但到了国外,祖国在心中瞬间就变得高大起来了。我们班有30名学生,来自10多个国家,只有3名中国学生,我们感觉自己就代表着中国。有位外国同学说,中国的商品质量较差,我们就感到很难过;当听到别人说中国好时,感到非常开心。在学习中也是如此,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祖国。为此,我倍加努力。”

QQ图片20190804225443.jpg

鲁孝娇(右一)在高速公路项目部与巴方人员合影

鲁孝娇说:“阿语是仅次于汉语的第二难学的语言。世界上有这样的谚语:中国人的手,希腊人的头,阿拉伯人的舌头。说的是中国人心灵手巧、希腊人哲学思维发达、阿拉伯语发音很难。经过5年的学习,我终于可以熟练地在英语、阿语和乌尔都语中自由切换,为以后寻找工作、稳定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记得著名教育家德雷克斯说过,‘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是人生通往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人只有勤奋学习,再去实践,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在大学里,鲁孝娇不但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从不同国家的同学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她说:“有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坐在教室里,想起父母含辛茹苦送我到国外读书,不禁潸然泪下。这时,一位肯尼亚的女孩走过来,给了我一个深情的拥抱,她说,我们非洲困难重重,肯尼亚人民的生活更是艰辛,但我们学会放下,以积极阳光的形象示人,学会面对,不断实现超越。”

为“巴铁”修建高速作贡献

2015年,中铁二十局要在巴基斯坦修建卡拉高速公路,需要懂得当地语言、熟悉巴基斯坦情况的人力资源干事,简历投过去后,鲁孝娇马上就被录用了。

2016年,鲁孝娇又回到阔别4年的巴基斯坦,她主要负责招聘当地懂汉语的土木工程师和材料试验员,并负责招聘办公室文员及司机等。她介绍说,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于2016年5月6日开工建设,是由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并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和建设的,全长392公里,经过旁遮普省的南卡纳、谢湖布尔等5市7镇。该公路总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不仅是目前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项目,也是该国首条具有国际最先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该项目由中铁二十局与巴基斯坦当地承包商组成联合体中标。

她说,巴基斯坦位处亚热带,夏季气温高达45度,工程中使用的钢管、铁架烫得手都不敢碰。但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几乎24小时施工,该工程多次创造了巴基斯坦的施工纪录。她还说:“原先这条路路况很差,全程需用时7小时左右,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卡拉高速公路建成后仅需要3个多小时就可到达,这一工程建设不仅为巴基斯坦带来了中国先进的工程技术,还为该国培育了一支现代产业大军。”

卡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交通部长哈菲兹·阿卜杜勒卡里姆先后到工地视察,并对中国建设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卡拉高速是对中国形象最好的宣传,也是对“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惠及中巴两国最有力的见证。

中巴友谊深似海

多年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亲如兄弟,中巴两国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了很多互惠互利、付诸共赢的合作。采访中,鲁孝娇向记者分享了几个小故事。一是,当中国工人入驻施工地旁遮普省时,巴方就设立了专门保护中国人安全的特殊督察部门,外出时,许多普通巴方工人主动走在前面保护中方人员。买东西时,又会帮你砍价;二是,外出经过其他高速公路收费处时,巴方人员听说是修建卡拉高速公路的中方人员,就会主动免收通行费;三是,他们将中方人员当亲人一样看待,每当应季水果成熟时,巴方人员会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中方工作人员购买水果和甜食。即使普通工作人员回国,也会像亲人一般送一束鲜花,为中方人员戴上玫瑰花编成的花环。她说:“虽然高温难耐,远离家乡,但巴方人员的真诚和友爱温暖着每一个中国人,留给我们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卡拉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仅为巴基斯坦人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公路施工期间,有5000多名巴方施工人员参与,他们不但通过建设挣到了钱,还学到了先进技术。当修建完工撤离时,许多巴基斯坦员工依依不舍。

在谈到临夏人走出国门的必要性时,鲁孝娇告诉记者:“今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当有一种开放的心态,用心感悟不同文明的真谛,走出去才不会胆怯和闭塞,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各种文化。学习其优点和长处,自己要有明辨事非的心和眼睛,而不是人云亦云。”

在鲁孝娇身上,你会看到临夏儿女的执著、实干以及无私奉献,他们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拓人。采访结束时,她深情地说:“古老的大夏河养育了临夏儿女,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做一名临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回报祖国!”

编辑: 责任编辑:王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