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史话

大夏部落的水崇拜

2018-02-08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马廉朴  浏览量:2802

上古时期,在临夏生活着大夏人,又称大夏部落。人数多,范围广,涉及积石、临夏、和政、广河、康乐、东乡一带。大禹就是大夏部落的首领。他所建立的国家,也称之为夏。 

    母亲河——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使临夏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境内还有黄河和它的一、二、三级支流,如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等30多条,古人类生于斯,长于此,形成了大夏部落。马家窑、齐家文化就是他们的文化符号。 

    中国西部彩陶就是中国西部的史前文化。中国大西北在彩陶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而临夏素有彩陶盛名,甘肃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说:临夏彩陶“数量之多,质量精美,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广河出土的许多绝世佳作。”因而临夏被称为是“中国的彩陶之乡”的美誉,得到广泛认可。彩陶上反映出来的内容十分丰富,遗存众多。延续时间长,约有2200多年之久。创造了史前辉煌。 

    在彩陶上研究领域很多,如渊源、文化类型、器形、纹饰等。本文仅从纹饰进行研究。纹饰是每件彩陶的主要特征,藴涵着大量的信息,在研究中尤为重要。总的来看在马家窑、齐家文化中最多最广泛的主题是水波纹、漩涡纹。延续了两千年,还有与水相关魚、蛙、贝、蝌蚪、鸟、龙、鱼网、农田等。前期以写实为主,后来就有写意的东西,提炼为艺术的东西。如水,先是平行直线,后来变成水波纹、惊涛骇浪纹、回旋勾连三角纹、棋盘格纹、回纹等,又如龙,先前是简单的S纹,后来成为蚯蚓,变大变长成蛇形,再成龙形。 

    艺术来源于生活,彩陶图案的内容,必然反映先民们的生活及生活环境,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从马家窑、齐家文化中经常出現的主题纹饰是以河水为母体的水波纹、漩涡纹及水的衍生物。偶尔出现的纹饰,研究价值不大;最多最集中最常见的纹饰中,必然有本质的东西。从马家窑、齐家文化中大量出現的基本纹饰和标志纹饰是水波纹、漩涡纹及水的衍生物和与水有关连的纹饰看,大夏部落最主要的特征是水崇拜。 

    水乃万物之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水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适度的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前提,而水的匮乏或泛滥均会妨害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会完全夺去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水会带给人类祸福,导致了人们对水的依赖与崇拜。原始人亲水、尚水的结果,必然发展为水崇拜;而水崇拜是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中的自然宗教。 

    大夏部落的水崇拜,主要分几种类型。水体本身崇拜,动物水神的崇拜,半人半兽式水神的崇拜,人类水神的崇拜及抽象水神的崇拜。

    一、水体本身崇拜

    原始社会的早期(旧石器时期),先民们过着“穴居野处”的渔猎生活,狩猎和捕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采食经济”特别是从水中取食的行为,使他们经常要与江河湖海打交道。一方面,江河湖海给原始人以滋养的巨大恩赐;另一方面,它们又以强大而神秘的自然力让知识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人感到不可思议和自身孱弱渺小。于是便产生了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我国古代水源崇拜中最重要的是河流崇拜。河流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息息相关。如古埃及人崇拜尼罗河,古巴比伦人崇拜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人则视恒河水为圣水。这种对河的崇拜,是因为这些江河滋养哺育了这些民族。 

    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千万年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长江等大河滋养哺育下,创造出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生长在黄河边上的大夏人对黄河的崇拜,表现在临夏彩陶上。在陶体上留下了大量的以水纹为基础的纹饰。 

    临夏出土的彩陶很多,数不胜数,文中随便选择了几副图案,加以说明。 

    出土于黄河边上的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彩陶王是水崇拜的典型的代表。陶工们天天看着黄河,看着黄河的多姿多彩和各种形态变化,便在彩陶上留下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崇拜对象。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王上有黄河水的四种形态。最上面是风起云涌,旋转翻滚,酝酿着一场雨水,上面许许多多的黑点,就是雨水;其下为滔天的波浪,一个漩涡连着一个漩涡,后浪推前浪,一泄千里,使人恐惧;第三层为微波涟漪,缓缓而流,水中孕育的鱼类、生物,随水而漂,呼之欲出;最下一层三道平平的黑彩,显出河水平如镜面,静若初子,妩媚顺服,温柔无限。畅开胸怀,滋润万物。在一个彩陶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水的种种特质,水的力度美、柔弱美,水的凶险,水的温情,水的纯净、柔软、坚韧、刚健。陶工们以对水的深刻感悟似乎向我们诉说了一个个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并且在创作中展示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水崇拜系统,如云、风、雨等水的衍化意象等,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大量画着的水波纹,是先民们对水的敬畏和歌颂。他们居住在山坡上,采集果实,打猎为生,十分艰难的生活着。他们每天要下山去取水,他们离不开水,他们爱水,于是就赞美水,歌颂水,他们认为水是最神秘莫测、最强大和可爱的东西。    

    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到半山类型时期,先民们已经有了自己开垦种植的较多的田地,先民们逐步结束了靠采集野果和打猎为生的艰难时日,完成了人类实现农业文明的第一次飞跃。田地就成了先民的第一生活来源和第一财富。此时先民们把对水的歌颂赞美,逐渐的变为对田地的赞美和歌颂。他们把旋涡纹中的小圆圈逐步放大,画成了田地,越到后来圆圈越大,最后画成了四个大圆圈,圆圈中画满了田地,可以看出,此时的先民已经将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田亩成了他们最神圣的财富,也成为他们最大的骄傲。所以这一时期先民们在彩陶上画着的图案,大量出现了与表达田地有关的内容。见图五。

    二、动物水神的崇拜

    人类对于水的崇拜,其中心内容是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和由此引发的对掌管水(包括雨雪等)的神灵的崇拜。在洪荒的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在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几乎无能为力,视洪水肆虐为水神作怪。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认为江河湖海这些强大而神秘莫测的自然物,其形态和变化一定会有冥冥之中的“神”主宰着,于是河神、雨神等主宰和控制水的“诸神”便诞生了,人们对江河湖海等自然物的崇拜便转向了对主宰它们的相应的“神”的崇拜上,并在趋利避害的功利目的和原始宗教意识下进行了对各方水神的祭祀活动。为了达到免除水患的目的,只好祈求那些虚幻的水神,于是便出现了水神崇拜现象。这是在水体本身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动物水神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水生动物或与雨水有着某种联系的动物如蛇、鱼、蛙、贝、蝌蚪(它们属于生存于水中和具有水生习性的动物)等,二是以及各种鸟类(它们属于与降雨气象有某种关系的动物)。先民们之所以奉它们为水神,是因为这些动物在古人的观念中具有司水降雨的功能。 

    鱼是水中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所以是最为普遍最为悠久的水崇拜对象之一。

    与此同时,他们不了解水、不能驾驭水,也不敢到水中去。但他们却看到,蛙的本领很大,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里出没,又能在陆地上生存,于是就产生了对蛙的崇拜。青蛙在临夏彩陶中有大量地反映。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经常可以看到蛙形,那时所画的蛙是具象蛙,画得很真实,很饱满,眼睛非常有神、腿部非常有力,充满了对蛙的敬仰崇拜之情。广河半山文化类型彩陶纹有蛙纹、人蛙纹和象征性蛙纹。

编辑: 责任编辑:马忠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