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了浮世的喧嚣和车水马龙
看惯了柴米油盐的平淡
听说,和政
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
那里万物璀璨 风光旖旎
那里山花烂漫 古朴祥和
……
美景那么多,为什么和政会令人眷恋?接下来,让小编一 一为你解答。
一、良好的生态系统
和政县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全境以太子山为主山脉,形成4个河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平均海拔2200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39毫米。
和政多河,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营河、牙塘河、牛津河等6条河流,翩然东去,浸润着宁河大地,年平均径流量3.6亿立方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量补给区,也是临夏州主要水源涵养区。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37%,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
和政多景,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玉凿天成, 平均二十多公里就有一-处旅游景点,以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南阳山以及柳梅滩、铁沟、寺沟、三岔沟等景点景区为代表的“宁河八景”享誉陇上,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和政多泉,在县城就有大大小小的清泉一百多处。万人泉、珍珠泉、神泉、滴珠泉、龙眼泉、饮马泉等名泉,不仅水质甘甜,更隐藏着美丽的传说。
二、悠远厚重的文化
和政之称谓,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在历史的变迁中,和政先为氐、羌之地,继而有汉族、藏族等生产活动。元、明、清时期,又先后有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发展。
境内发现的马家窑、半山、寺洼、齐家文化遗址反映了此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为创造文明留下了点点薪火。
历史上曾先后在蒿支沟、教场、新集、龙泉等地修筑城堡,在牙塘、沙马(新营)、陡石(吊滩)、思巴寺、乔家岔等地设置关隘。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和政县境内至少存在过六大古城,即金剑城、香子城、宁河城、通会关城、讲朱城、历精城。
走进和政,不得不提这里的红色文化——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由肋巴佛革命事迹展区、和政县革命史展区、和政县建设史展区以及和政县党员教育基地四个展区构成。展区主要以文字、图片、实物及场景再现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革命烈士肋巴佛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展示了和政悠久的文史、党史以及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资政、存世、教育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位于县城城关镇梁家庄,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由一号展览馆、二号展览馆、三号展览馆三个造型别致的独立建筑构成,呈“品”字型布局。现馆藏化石标本30000多件,分属3纲8目150多个属种。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层中,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所以,在和政你能领略到的,不仅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文化,更是对远古文化和文明的一种探寻,总有一处,是你要来和政的理由……
三、遗世独立的美景
或许,和政被你所知,是源于它的美景。这里既有南方的清幽灵秀,又有北方的雄峻奇峭,一抬眼就是青山碧水,一回眸就是绿野蓝天,耳目所及,皆是醉人的美景。
松鸣岩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和政县城南23公里处的小峡口,每当山风劲吹,松涛震荡峡谷,故名“松鸣岩”。云杉、冷杉、马尾松遍布山野,古树参天蔽日,四季苍翠,故松鸣岩又有“须弥翠色”之雅称,列“宁河八景”之首。古刹、神泉、奇松为松鸣岩三绝。
铁沟
铁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南部太子山麓,距县城20公里。景区内林木丛生,两边群峰耸立,石壁万仞,峰高云低,绵延起伏,形态各异,一山一景,景景如画。
寺沟
寺沟,距县城南18公里,夹在狮子峰和象山之间的峡谷中。景区内万木争荣,百草繁茂,断崖飞瀑,峭壁怪松,石窟佛寺,浑然天成,飞禽走兽嬉于其间;都在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和十分完好的生态系统。
柳梅滩
柳梅滩位于临夏县城以南的太子山脚下,蓝天、白云、雪峰、松柏、湖水交相辉映,座座奇峰掩映着碧波荡漾的牙塘水库,犹如千帆竟发,山与水在这里完美结合。
滴珠 山
滴珠山公园是和政县城中的一块翡翠。历代名人流连忘返,留下了“悬壶点漏”等许多墨宝。山上,清泉如练,从10余米高崖飞泻而下,团团水雾簇拥着缕缕细流,恰似无数颗珍珠从天撒下,故名“滴珠山”。
南阳山
南阳山是县城的西北屏障,距县城5公里,古称安远坡,是古驿站所经之地。山间时有淡淡蒸气似烟似纱,故有“安远晴岚”之景名。
湫池沟
湫池沟位于和政县三合镇,是和政又一著名的花儿会场,左依铁公山,右靠古宁河八景之一的“赤壁晚照”——金剑山。怪石突兀,实为人间仙境,景色绮丽,再加上神奇美丽的传说,引人神往。
三岔沟
三岔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和政县罗家集乡,由熊窝沟、直沟、西沟三条沟组成,故曰“三岔沟”。三条沟中流淌着三条小溪,三条小溪在欢歌笑语中汇合在一座小山峰前诉说着这里春夏秋冬的神话和田园诗韵。
四、干净朴素的美食
和政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对家乡的牵挂惦念始终来源于那种只有家乡才有的“口味”。可能没有花哨的菜式,可能没有复杂的工序,可能没有精美无比的外表,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却是最能牵动人心。那种口味里包含着的是和政人一年的辛劳和对生活的热情,是温暖的味道,是新一年全部的动力源泉。
【浆水面】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浆水常常当作预防中暑的清凉饮料,直接饮用。气候干燥,常食味酸性凉的浆水,可以败火解暑,消炎降血压。夏日常食有利健康,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羊肉,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每逢佳节或宾客临门,待客最隆重的仪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讲究,要将带骨羊肉剁成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放入大盘之内,众人围坐而食之。胸茬和肋条肉最为鲜美,最为珍贵,先要敬呈给贵客和最年长者品尝。
【馓饭】
馓饭,家常馓饭以豌豆、荞麦、莜麦等杂面混合放置大锅中和水搅至粘稠,舀碗中,用汤勺打窝,浇上韭菜等佐料。嗅之,香气浓郁;食之,口感醇厚鲜辣,风味独特。
【搅团】
搅团,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搅团做法单一,但吃法众多,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酸汤,夹一筷子油泼辣子,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是流传已久的一种家常饭。
【啤特果】
啤特果,别名皮胎果、剥皮梨、酸巴梨。啤特果梨含有丰富的游离酸、果胶、多糖、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铁、钙、磷等营养物质,具有“白果之宗”的美誉。啤特果总糖含量(葡萄糖计)8.0%、总酸(苹果酸计)0.6%、粗脂肪 0.43%、粗纤维 2.94%、热能 1.78kcal/g、VB 21.5mg/g、Vc 20mg/g、Fe 39 mg/g,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一种营养素含量丰富的绿色食品。因其性温,味甘微酸,具有清热化痰、养胃润肺、消渴止咳、软化血管及解酒等功效。刚摘下树的啤特果,虽果香扑鼻,但又酸又涩,便要放在果子架上进行"出汗",过半个月后果子由硬变软,色泽由黄转成酱黑色,这时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果子,即可食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政人的口味,诞生于乡野,升华于平凡的生活,交织着浓浓的情思。一丝丝,一缕缕……它牢牢抓住你的味蕾,你的全部记忆。
五、独具风情的歌舞
和政县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传承、深厚的历史底蕴,美丽的山川河流,孕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勤劳朴实的和政人用极具地方特色花儿和质朴原始的秧歌抒发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情感。
20世纪40年代初张亚雄先生的《花儿集》认为:“河州是花儿最兴盛之地,是花儿的故乡”。从保留的音调、早期唱词及遗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儿是秦、南北朝时期羌、汉民歌融合而具雏形,后经隋、元时期汉族及汉化羌族、藏族的演唱逐渐形成和完善,明代以后,经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演唱和传播、流传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歌,并逐渐繁荣起来。而和政正是河州花儿的南乡大本营,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的形成历史悠久,在民间对松鸣岩花儿会的形成有许多版本的神奇传说,如金萧三姐妹解救青哥的故事、女娲补天五彩石不慎掉落人间的故事、仙女唱“牡丹”猎人偷学的故事等等。一个个神话故事,凝结着古老和政的人文历史,也为今日的花儿会增添了多彩的光环,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聆听天籁之音——“花儿”,探索体验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
和政秧歌,它是由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娱乐活动,又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充实和丰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歌舞表演形式,成了群众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期间闹新春,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艺术。和政秧歌节目丰富,阵容庞大,演员多达二百多人。形式多样,有说有唱,载唱载舞,并伴有武术、杂耍、杂角表演,气氛热烈,异彩纷呈。和政秧歌大体上由“前五角”、“中三角”、“后五角”三大部分以及“杂耍杂角”组成,行进和演出都按前后顺序进行,只有杂角可以穿插在队伍中间,任意发挥,随处即兴表演,取乐于观众。
【高跷】
【舞龙】
【太平鼓】
任四季光阴和人情如何辗转变幻,和政这片土地,始终淡雅幽然,犹绝世独立,用冬的纯净、春的盎然,夏的芬芳,秋的繁华,将自己装扮成最好的模样,明丽动人,从容自然。
编辑: 责任编辑: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