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白纸”添异彩,今朝展新颜。今年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11周年。11年来,兰州新区荒原起新城,为兰州市重振雄风再造一个增长极,成为扩大内陆开放的新窗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节点。
近年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以国家一流本科实践课程“重走西北角”为契机,在践行“四力”、大兴调研中,记录时代风云,展现陇原巨变。今年暑期,兰大学子聚焦兰州新区,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访济济人才、看火热党建、游花海绿洲,近距离聆听新时代西北大开发的脉动。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近期将陆续选登部分兰大学子的系列作品。这是系列之二——人才篇。
这是拍摄的兰州新区城市面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之一】跨越1200多公里 人才投身兰州新区建设
从河南到兰州新区有1200多公里,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科员张茹雪在背着行囊来入职的路上看着满目绿色变为黄土地。“第一次来西北,很忐忑。”这是4个多月以前,她的忧虑。
张茹雪站在高处俯瞰兰州市。(图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2月,兰州新区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原本在河南驻马店市新蔡县审计局工作的她心动了。“条件合适,专业合适,很想试试。”看中了兰州新区相关岗位的职业发展前景,张茹雪几乎没有犹豫,就提交了报名信息,开始备考。
张茹雪本以为又是一场“持久战”,但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很快。3月的前半月,笔试、面试安排紧密,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她一路绿灯,4月底她便顺利入职。
“就像做梦一样,兰州新区的高楼迎面而来。”在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后,张茹雪来到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她将在这里发挥自己的财务专长。
新的开始,一切还不熟悉,办公室的“老带新”机制给了张茹雪很大的帮助。“师父”带着她到各科室逐一拜会;新区政策不熟悉,“师父”拉着她细细讲解,哪怕过了下班时间也依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茹雪的进步也有目共睹,从“小白”到“新区通”,她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师父领进门,给我讲新区人才政策、企业招商;修行在个人,我自己周末开着车逛化工园区,与一些企业专业人才交流。新区是个好地方,它需要更多有热情、有事业心的人加入进来。”张茹雪已然下定决心扎根兰州新区了。
“为了优化干部队伍,将干部人才留下、用好,兰州新区解决人才的一切后顾之忧,住房支持政策持续优化、人才薪酬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只为支持各领域人才干事创业。”兰州新区组织部调配录用科科长张小丽介绍,2017年以来,除兰州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除组织调任和政策安置人员以外,兰州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选招960余名学历高、能力强、经历丰富的党政干部到新区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工作质效。
据了解,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持续推动工作重心、工作人员向基层一线倾斜,将新区机关干部下沉到各园区、国有企业、乡镇、社区锤炼成长,提升服务基层、服务产业的力量。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邹明敏;指导教师张硕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之二】优化人才政策 让“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我们公司还有更多的项目及人才正在入驻!”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高泽润指着公司展示墙上的高精尖人才说。
该公司处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如今已有大量省外企业来到兰州新区投资生产,为兰州新区注入新的人才、技术和发展活力。
雅本化学就是一家较早瞄准兰州新区发展前景的企业,2022年6月,通过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展销和洽谈,雅本化学成立了兰州子公司,在7月入驻了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
“在东部,很多化工企业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化工环保要求升级、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西北地区在土地、人力成本上都非常满足我们企业的需求。”兰州雅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史雷说。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不仅建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厂房,其中企业也享受租金优惠、人才补贴等政策,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项目的审批效率也大幅提高。这一系列举措为缩短企业入驻时间和生产周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图片由兰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里有厂房、大片的自建地,还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做技术依托,非常适合雅本化学的发展。”史雷说。
如今,雅本化学设立包括兰州雅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甘肃兰沃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农科技有限公司、兰州雅本药物创制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现代化生产基地、高端创新基地,持续发展高端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业务。
一开始,雅本化学只有几个人过来,到2022年底,兰州雅本化学团队基本组建完毕,如今兰州雅本团队已经步入基本的产品生产制造阶段。
雅本化学在兰州生产基地的车间。(图片由兰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
越来越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庞大的人才体系。雅本化学团队在前期调动了许多东部公司的员工,后期则以在甘肃本地招聘人员为主,目前兰州雅本化学团队中,甘肃籍员工约占80%。在技术研发线上有2%的新员工,在生产线上有50%的新员工。
在人才培养上,雅本化学团队不定期派出上海浦东张江研发部的博士等人才到兰州新区进行短期的指导培训,如针对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易引起静电的问题,团队就安排了“静电干燥专题培训”。同时,团队也会开设线上讲座培训,如公司里远在美国的乔博士会进行线上培训,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并就分析方法和分析条件等问题进行指导。
另外,雅本化学团队还与南通基地的人员合作,安排了系统的网课培训作补充,在健康、安全等方面对当地员工进行指导。
对于未来的人才规划,雅本化学团队的目标远不仅于此——不仅要招进来人才,还要输送人才到全国去培养。“以后会以甘肃本地力量为主,并送到全国基地实习培训。”史雷说,越来越多的甘肃人才将来会到上海等地区学习前沿技术知识,并进一步反哺兰州新区发展。但团队仍然会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并在后期生产正常化后,面向校招生进行培养。
2022年,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引进孵化企业102家。今年一季度,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全省招商大会为契机,全力拼抢招商引资。招商团队多次赴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招“财”引“凤”。
目前,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引进项目200余个,其中包含了大批量的高层次人才,2022年累计合作院士达13名,如中科院近物所院士詹文龙携科研团队入驻中试基地,到目前为止陆续落地项目9个,为甘肃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一支催化剂。
据了解,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穆相彤;指导教师张硕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之三】
落得了脚 扎得下根 安得了心
年轻人才助力兰州新区发展
“这是一座在成长中的新城,有朝气、有活力,干劲十足。”这是徐炜第一次来到兰州新区时的感受。
2017年6月19日,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徐炜正式入职兰州新区农投集团,主要负责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工作。
回忆起刚来到新区的时候,一件事徐炜仍然记忆犹新。
“有一次我加完班已经是晚上9点多,接电话的时候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办公楼上的灯有三分之二都亮着。”那个瞬间,徐炜觉得很温暖。
“能和一群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一起共事,我深感荣幸。”徐炜说。
在兰州新区,像徐炜这样年轻有为又充满干劲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据了解,兰州新区人才队伍体系的平均年龄是35.5岁,年轻化的人才队伍是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徐炜在工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兰州新区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各类人才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在过去的5年间,徐炜见证了新区在化工园区、医疗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北部生态林建设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同样,徐炜也收获了长足的进步,他陆续获评甘肃省首批“陇原青年英才”和“兰州新区2023年第一批高层次人才”,得到业内肯定。
打造一流的温室技术,提升农产品产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成为了业内的“领头羊”。
此外,“工作之余,集团为我们组织了许多团建活动,包括趣味运动会、爬山、户外烧烤等活动。”徐炜说,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坚定了自己扎根新区,奉献新区的信念。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了留住人才,让人才在兰州新区“落得了脚、扎得下根、安得了心”,兰州新区强化“不怕出头”的改革精神,拿出“不断更新”的改革举措,在人才配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可逆转”的改革成果。
“作为新区发展的见证者和新区发展的建设者,是一件相当荣幸的事情。”徐炜说,近年来,各类年轻人才竞相汇聚在兰州新区,为新区共谋发展,将“小我”积极融入到新区建设中来。徐炜团队既有像他一样的高精尖人才,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人才,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化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把手头事做好、把小事做好,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是徐炜的口头禅,也是每个扎根于兰州新区,挥洒汗水和智慧的年轻人的共同的品格。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小田;指导教师张硕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辑:海霞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