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先生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年),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曾任故宫博物院理事,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历任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晚年历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1980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7岁。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古史研究、古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内外学术影响巨大。他一生著述繁富,主要著作有《尚书通检》《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倡生》《当代中国史学》《民俗学其史林杂识》等,编著《古史辨》《辨伪丛刊》,编订《中国历史地用集》,主持点校《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诸子辨》等重要典籍。
他不但是一位学问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也是一位挚诚刚正的爱国者。抗日战争前夕,他不顾日本特务的威逼利诱,在北京等地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编写通俗刊物以发动民众,并毅然弃家南行,不辞艰辛,深入大后方,满腔热忱地从事开发西北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教育、启发民智的社会调查规划工作。
《西北考察日记》便是1937——1938年顾先生率员在甘肃调查经历的生动纪录。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晰领略到这位著名学者对西北古今历史的深邃见解,对于开发西北与抗日救国及中华民族振兴的极具战略性的眼光,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对国计民生的强烈关注与忧虑。虽为一部纪行之作,但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这部考察记,顾颉刚先生在世时并未正式出版,仅于1952年油印若干部赠送友人。1989年,经王树民先生(顾先生在西北考察时的助手之一)据日记原稿校订正式出版。本文将他的日记中关于临夏的部分进行了适当节选,予以刊登。
顾颉刚先生(网络资料图)
(文中蓝字均为顾先生原文)
顾颉刚先生手笔
河州早上的柴草市场 ,1938年(美)霍顿 摄
河州官道 ,1934年(美)霍顿 摄
编辑:海霞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