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太极川,在西北高原一个“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早在汉代,这里曾经设立过一个叫“允吾”的县。那个时候,这里是古羌人居住的地方,因这个川的地理特点是黄河左边平坦宽阔,右边狭窄,“允吾”在羌语的汉译意是“左边的川”,那时人们把家乡叫“左川”。
因天下黄河向东流,唯独家乡的这段向西流,因此人们叫她“西流川”。又因她恰似一轮弯月,又叫“月川”。
清代以后,川南属河州管辖,川北由金城皋兰县管辖,将川道以河为界分成两半,因地域管辖的原因,川北就成了“半个川”。
设立永靖县后,又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白塔寺的喇嘛三川叫“前川”,半个川改叫“后川”。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盐锅峡水库蓄水,河水流动平缓稳定,靠罗川村的岔河河道逐渐淤塞,与河心的架滩连成一块,黄河弯曲形似太极八卦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重新把家乡起名叫“太极川”。
明代成化年间,罗家洞曾出土一块奠基石,上刻“太极石摄气”四字,这是家乡最早有关“太极”的记载。
我的家乡并不大,介于刘家峡与牛鼻子峡之间,长约12公里,宽约4.5公里。咆哮浑浊的黄河到了家乡瞬时变得温顺清澈。高原明珠、高原平湖、西部水乡就是她的昵称。《水龙经》曰“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可见太极川便是龙蟠龙居之福地。
六百多年前的大明洪武年,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定居,看上的是“东有笔架龙脉,北有雾宿戴帽,南有凤凰展翅,西有犀牛吃水,中央无极沃土”的这块风水宝地。并预言:“五百年后,必将彩虹飞跨南北,燃灯倒挂金钟,铁龙穿越太极”,而今这些预言已全部应验实现。
我的家乡古老而神奇,钟灵毓秀,曾两度设立县治。在汉代设置“允吾县”,治县跨越十几个朝代,五百多年。近代设立永靖县,取永远安宁之意。设县还不足百年。2011年,新的县城搬迁至太极川。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化小城。她规划讲究,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道路纵横,高楼鳞次栉比,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矗立于江南水乡般的田陌之间,似一即将展翅起飞的大鹏,又似一潜水欲出的蛟龙,真是“天人相应”,美轮美奂。
我的家乡在太极湖畔,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她有赤壁西流的自然景观,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的湿地滩涂,有白垩纪的恐龙化石群,有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有黄河岸边的十里花堤,湿地户外体验步道。田陌纵横,芦花如织,荷花绽放,枣林蓊郁,稻菽起浪,鲤鱼跃波,河鸥翔集。清澈的黄河水,绿油油的滩涂湿地滋养着太极川。
我的家乡因刘家峡水电站而闻名,因白垩纪地质恐龙足印群而蜚声国内外。有西北高原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景名胜,既有江南之柔美,又有塞北之豪情。是一块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我的家乡有老城和新区两个建筑群,有水景、如意、生态公园,彩陶、文化广场等,错落有致的新型农村民居坐落在黄河两岸。
短短的几年建设,我的家乡已是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全域旅游示范景区,甘肃省十大王牌景区之一,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最具宜居养老的新型花园城市。城在山水间,人在图画中。家乡是我的牵挂,是我的思念,是我的根,是我的眷恋。
赞美你——太极川,我的家乡!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