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儿 > 花儿研究

周梦诗:花儿逐梦人

东方呀发白者四城门开, 十八岁的阿姐们担水者来。出了个城门上南山的坡,南坡上遇见了娘家的哥。搬过个石头让哥哥坐, 尕妹妹给你哈说难过…… 1966年7月的一天,临夏州社教干部周梦诗在去临夏县下乡路过时,一首凄恻哀婉的民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循声望去,但见金黄色的麦田里几名年轻的女子一边挥镰割麦,一边在忘情地低吟高唱。 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了多年的花儿叙事诗《索菲亚诉苦》吗?周梦诗心中一喜,赶紧把几个女子叫到跟前,一边聆听她们歌唱,一边把歌词详细记录了下来。 悠扬动听的花儿叙事诗《索菲亚诉苦》就这样经过周梦诗



马莲绳拦路对“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上,马莲绳拦路对“花儿”。本报记者史有东摄



河州“花儿”唱牡丹

(接9月5日四版) 牡丹长给者荨蔴里, 左摘右摘是扎哩; 尕妹妹出门是挨打哩, 公婆看见是骂哩。 小阿哥出门跑买卖, 身在外, 月月里打一封信来; 三月里不来四月里来, 牡丹月, 家里的牡丹啥看来! 脚穿上麻鞋图轻巧, 头戴的二细子草帽; 河州的脚户哥到来了, 店里的二牡丹笑了! 野花坡里的干桦梢,我当成牡丹树了;尕妹妹搭下的闪闪桥, 我当成阳光的路了。 好兔不吃窝边草, 端啃些牡丹的根哩; 你说拉倒就拉倒, 这么者罢下是恨哩。 山里的牡丹雪压了,灵之草搭不起架了;无情无义地撇下了,你罢是我不能罢了! 天



和政新编“花儿”

《新农村赛过了天堂》 白绸子绣上个金凤凰, 红绸子绣哈的鸳鸯; 松鸣岩的“花儿”满山岗, 新农村赛过了天堂。 《尕光阴拌糖着里》 园子里长的百样子树, 白牡丹为王者里; 庄稼人走的是黄金路, 尕光阴拌糖者里。 《共产党好比个红太阳》 松木的椽子松木的梁, 铝合金做哈的门窗。 共产党好比是红太阳, 老百姓享受了光芒。 《尕姑舅漫上个少年》 和政县有一个滴珠山, 尕公园修哈得干散。 你拉上二胡我三弦, 尕姑舅漫上个少年。 《旅游的圣地是法台山》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川, 滨河路修哈得宽展。 旅游的圣地是法台山,



【唱词精选】河州“花儿”唱词精选

正月十五雪打灯, 今年的庄稼们太平; 对河两岸你打听, 维人者没想过外心。 注:没想过外心是指从未有过移情别恋之事。 二月里到时了者龙抬头, 王三姐要打个绣球; 我两人商量者同路走, 穷欢乐它还在后头。 三月里到了者三月三, 王母娘娘的圣诞; 一年三百六十天, 没有个不想的一天。 四月里了者四月八, 各庙里把香儿哈降下; 小妹妹降香者为的啥, 你把良心哈坏下。 注:良心哈坏下意为变心、背弃。 五月里到了者五端阳, 要喝些雄黄的酒哩; 醉倒了睡的者你怀里, 问哥哥你几时走哩。 六月里到了者日子长, 河湾里洗



河州“花儿”赏析

走近个大门往树上看, 喜鹊儿盘窝者哩; 揭起个门帘往炕上看, 白牡丹睡着者哩。 [题解] 这首“花儿”首刊于朱仲禄整理《花儿选》176页(1954年3月西北人民出版社)。原录第一句为“出去个大门往树上看”,是出自己的家门,看喜鹊盘窝,视作吉兆,料到此去能会到情人;“走近个大门往树上看”,则表现了出远门的丈夫回来了,走近大门时看到喜鹊盘窝的吉兆,知道妻子在家。此处取后者意义,将“出去个大门”校作“走近个大门”。 [注释] [走近个大门往树上看]二句表示歌者出门回来,担心妻子回娘家,故下意识地先往门前树上看了



河州“花儿”的修辞——夸张

(接9月5日四版) 二、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手法自古在诗文中广泛运用,刘勰《文心雕龙》曰:“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虽诗书雅言,风格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夸张主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某种感情,强调语



婉转悠扬的河州“花儿”曲令

花儿”曲令就是“花儿”的曲调,不同的“令”标志着不同的曲调。“花儿”的“令”是“花儿”原名“勒”的谐转音。“勒”是藏语“歌”或者“音调”的意思。在多民族聚居区的人们,受藏族的影响,把曲调称之为“勒”,后为现代文人整理为谐音字“令”,也是酒令的“令”字的借用词,现已约定俗成。 河州“花儿”的音乐色彩纷呈,曲令非常丰富。“花儿”的曲调称令,王沛先生在《中国花儿曲令全集》中编选河州型“花儿”令143个,曲340首。就这个数字而论,河州“花儿”曲令是非常丰富的。 河州“花儿”曲令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地



“花儿”唱红了牡丹 牡丹催生了“花儿”

“花儿”唱红了牡丹 牡丹催生了“花儿” ——经典牡丹“花儿”赏析 前言:随着历史的沉淀,一曲曲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花儿”风靡河湟。在这些经典的“花儿”曲令中,牡丹“花儿”成了一个体系。纵观历代“花儿”曲令,以牡丹意象为载体的“花儿”曲令之多,是其他意象不可匹敌的。此文从艺术层面入手,对牡丹“花儿”做了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 一 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这首“花儿”的前两句采用比兴寄托手法,把心仪已久的“尕妹”直接喻为“牡丹”,使这首“花儿”显得含蓄温婉,



河州“花儿”赏析

试探篇 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 尕妹的半个里有人哩,没有是我陪者坐哩。[题解] 这首花儿首刊于袁复礼《甘肃歌谣》(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北大《歌谣周刊》第八十二号。由于河州方言和花儿格式的关系,对原录作了适当校订。 [注释] [白牡丹白者耀人哩二句]“耀人”,光线很强或者色彩绚丽刺目,让人睁不开眼睛谓之耀。“白者耀人哩”,说的是白牡丹淡绿淡黄的色彩,在太阳映照下发出的夺目光彩。“红牡丹红者破哩”,“破”是红牡丹破苞怒放的样子,表现出红牡丹红紫黑三色聚在一起,有色彩爆炸的感觉。二句以“白牡丹白者耀



共117条记录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