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 > 民族资讯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土家族

土家族:土家姑娘伴春风成长,民艺路越走越宽 1978年底出生的土家族姑娘易华说自己是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注定要做个幸福的奋斗者。她有感于湘西这片土地上多元瑰丽的民族元素,立志成为一名文化产品设计师。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就是信念,因为她坚信中国的文化值得世界瞩目,改革开放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 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易华的民艺作品也在国际舞台上收获了相当的认可和美誉。她说,她的中国梦就是在新时代更加努力,让中国文化大放异彩。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219国道上的年轻人 新藏公路219国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艰险的公路,塔吉克族青年艾尼·那扎尔和伙伴们在这条路上担当护边员。对艾尼来说,这份光荣的工作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 艾尼有着清澈的眼睛和真诚的笑容,他把骑行受伤的汉族朋友请到家里休息,腼腆地说这是护边员的责任。 艾尼感慨最深的是,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帕米尔高原上的年轻一代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更明确的方向,更实在的幸福。 清晨,艾尼和其他护边员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人能感受到心中阳光遍洒,脚下力量坚实。



《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拉祜族卷》昆明首发

首发式现场。李建波 摄 2019年1月1日,全面系统反映拉祜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拉祜族卷》(下称“《拉祜族卷》”)在昆明首发。 《拉祜族卷》是“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分卷之一,为全面系统反映拉祜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卷,共有条目5865条,文字300余万字,插图1300多张,分社会、地理、历史、哲学思想、宗教、风俗、工艺、文物、风景名胜、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语言文字、文学、人物、典籍论著及附录21类,全面、



内蒙古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了解到,为抢救保护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3个人口较少民族濒临失传的语言,内蒙古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鄂温克语图解词典》《达斡尔语图解词典》《鄂伦春语图解词典》。目前,《达斡尔语图解词典》已出版,其余两个语种的图解词典正在筹备出版当中。 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由于人口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世代靠口头传承。因此,语言流失严重,如今会说这3种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更好地抢救、挖掘和保护这些人口较少民族语言,内蒙古策划编写了集实用性、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藏族

藏族:愿我们的生活越编织越美好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白朗县,藏族妇女玉珍正在织布机上编织着五彩的氆氇,身边站着她可爱的小女儿次德吉。高原的阳光穿过条条纺线照射到她们的脸上,这是再美好不过的画面…… 几年前,玉珍怀着对藏族传统工艺的热爱,在政府的帮扶下开办了村里第一个编织厂。就像她说的,生活正越编织越美丽。这些年,家里好事连连,有了第一辆大卡车,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红火的生活,十足的干劲,在“青稞之乡”,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如格桑花一样灿烂。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布依族

布依族:好日子更有奔头,脱贫就在2019 在贵州省贞丰县三岔河畔的布依族古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韦修春如数家珍地描述着这些年乡村生活的变化,通水电、修道路、盖新房、开新车……越来越多人的腰包鼓起来了,她说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实惠。 作为村里第一个妇女干部,韦修春积极奔走,帮留守妇女就业,让留守儿童上学。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家每户的生活都好起来,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小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毛南族

毛南族:毛南人民喜事多,老寨唱响幸福歌 这里是美丽的广西环江,这里有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妇女谭秀幸回忆以前村里的生活,不通电,不通路,贫穷闭塞……近些年,她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住进了小楼房,孩子们搬进了新学校,新修的公路带他们领略更大的世界…… 闲暇时光,大家聚集到村中央的文化广场,唱歌跳舞、篆刻特色面具,谭秀幸自豪地介绍,这里是我们毛南文化的大客厅、大舞台。她说,“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毛南人民喜事连连,让我们毛南族的生活美上加美。”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蒙古族

蒙古族:草原新气象,看现代牧民的美好生活 和煦的阳光,轻柔的风,湛蓝的天空,自由的云,蒙古族姑娘乌英纳木拉牵着马儿漫步在初秋的草原上…… 改革开放后,乌英纳木拉家承包了一定规模的草场和牛羊,父母靠勤劳赚到人生的第一笔财富——1000块钱。 如今,牧区的生活更是向前跨了一大步,草原公路畅行无阻,通讯网络无处不在,自然生态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让牧民收获了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很多年轻的草原儿女,纷纷出外求学工作,对他们来说,骑马放羊也已经成了一种体验。 蒙古包里,奶茶飘香,父亲捧着厚厚的相册给女儿讲述着草原



一个“原始部落”的千年跨越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地棚村小组。村民李发财家新建起了两层楼房,准备请前来贺喜的族人吃饭,村里十分热闹(1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寒冷的季节里,愿你被温暖以待”——每当看到朋友圈里的这条祝福,记者不禁会联想到生活在云南哀牢山深处的苦聪人。 这是一个曾被世界遗忘的部落。60多年前,他们在深山老林过着“野人”般的生活,直到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找到他们。 这是一个所谓的“最后的原始部落”。它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60年间实现了从茹毛饮血到融入现代生活的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汉族

“只要中央有号召,咱们太行山的一个小山村就要有行动、有呼应……”本集故事主人公裴春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走进位于太行山区丘陵地带的河南新乡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真的很难把眼前的富裕文明、生机盎然,与多年前的土薄石厚、靠天吃饭联系起来。 寒来暑往十几载,基层干部裴春亮带领乡亲们,充分挖掘乡村潜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将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打造成“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新型农业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裴寨村村民们满满的精气神儿就是对裴春亮奋斗和担当最好的诠释。



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振兴探索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下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寨沙侗寨,宛如进入古朴雅致的江南小镇:青石板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掩映在茂林修竹中的楠木苍劲挺拔。全村76座侗家吊脚楼各具风情,却又自成一体。 村民杨元菊和丈夫正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准备食材,这个名为“侗家驿栈”的农家乐,去年为他们一家带来了20余万元的收入,这个数字是6年前全家收入的100倍。靠得好生态,吃上旅游饭,这是寨沙侗寨村民最深的感受。 太平镇镇长贾小华记得,几年前,寨沙侗寨是另一番景象。这个森林覆盖率达85.7%的村寨,远看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改革开放让世界知道了鄂伦春族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从这首民谣里,你可以想象鄂伦春族的原始生活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山林实现定居,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后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关继峰是一名鄂伦春族教师,他尤其感慨改革开放带给农村教育的变化。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校舍,更推开了科学知识的大门。通过互联网,精彩纷呈的世界正展现在农村孩子眼前,等待他们的探索。 “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更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一个叫



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之回族

回族:以爱传爱,社区开满和谐花 26年的社区工作、十几本基层日记、2万多张爱心服务卡……68岁的回族大妈王兰花和以她名字命名的“王兰花热心小组”,如今已是宁夏吴忠市一张动人的名片。 王兰花是个让人感觉特别温暖、正能量满满的人。退休前,她是街坊四邻有口皆碑的“小巷总理”,是社区各族群众公认的“贴心人”。2005年,闲不住的她选择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牵头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志愿服务队。十几年来,这支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队伍用细腻和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宣讲政策、传递爱心,让和谐友爱之花在社区处处盛开。 视频拍



民族团结题材电视动画片《石榴娃》将在央视播映

12月21日,电视动画片《石榴娃》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会上透露,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武汉碟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的电视动画片《石榴娃》将于12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 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发起人,北京市民宗委原正局级委员牛颂说:以宣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这是第一部,湖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该片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讲述了北京某民族小学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石榴娃(主人公)等当地少数民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员会在昆成立

12月14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员会在云南省图书馆成立。 该委员会由18位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领域有较高造诣和影响力的专家组成。云南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王水乔当选本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留下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和丰富的口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天,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10家彝文文献收藏研究单位接受了《西南彝志》捐赠。该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西藏16村入选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住建部等部委公布了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西藏有16个村落入围。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国家七部委先后开展了传统村落的推荐上报工作。自2014年起,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及时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自治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深入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发展工作,积极申报,截止到第四批名单公布,西藏共有19个传统村落入选。 “今年是第五批,西藏共上报了38个,经过层层筛选,有16个通过评审并且成功入选。这意味着截至目前西



共97条记录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