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民族舞剧《马桑树下》剧照,滕俊摄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的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哟,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的不到锁不开。”这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曾被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5月6日、7日,《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歌声再次在北京民族剧院大厅响起,将大型红色民族舞剧《马桑树下》呈现给观众。本次展演活动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倾情演出。该剧作为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剧目之一,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民宗委、湘
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不借助任何攀爬设备,38岁的“女蜘蛛人”罗登萍能在20分钟内攀爬一个来回。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景区,苗族妇女罗登萍和她的5个师兄一起,将徒手攀岩做成一个事业。 苗族的这种不佩戴绳索攀岩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起初是为了安置已故亲属的棺材。古代苗族人有洞葬习俗,亲属去世后,需要“蜘蛛人”将其棺木携带至山洞中安放。 同时,在贵州紫云县格凸河一带,有大量的燕子在此繁殖,悬崖上燕窝里的燕子粪是很好的肥料,也可作为药材,“蜘蛛人”在陡峭的岩壁间收集燕子粪便或采集草药,
甘肃省第十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今天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宣传月活动将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加强“滴灌式”宣传。活动将在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效,不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同时通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层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曲宗村村民公保在取青稞面(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4月初,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曲宗村牧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青稞播种。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忙碌了一天的牧民们收拾好行头,三三两两向家的方向走去。“今天累了一天,不想做饭,打算拌糌粑(青稞制品)吃”,“就是,吃青稞管饱”……牧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青稞,藏语称为“乃”,是藏区同胞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在青藏高原上有约3500年的种植历史。它是青海省种植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酿造工
4月10日至14日,在云南民族村傣寨和团结广场,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都为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们上演着泼水狂欢。除泼水外,傣族非遗“马鹿舞、傣拳、傣术、孔雀舞”等节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今年民族村的泼水节还有观众互动环节,“玩水夺标”“背新娘运水、背竹筒运水、跳竹竿运水、独轮车运水”等活动也让游客们过足了瘾。 4月12日,“中国 德宏2019国际泼水狂欢节”在芒市广场开幕,八方来客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族人民一起共度佳节。寓意幸福的水柱从广场中央的喷泉喷涌而出,水花四溅,场面热闹非凡,来宾们跟着
清风拂松柏,清明祭忠魂。近日,许多地方开展了祭奠、缅怀英烈的活动。通过参与相关活动,人们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与哀思,更坚定了铭记英烈遗愿、传承英雄精神的信念。 传承英烈的英雄精神,就要涵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无论是烽火岁月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一代代英雄儿女经历了多少坎坷,付出了多少牺牲,都是为了保卫家国安全、实现民族复兴。致敬英烈、崇尚英雄,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本身做起,
高黎贡山云海游龙。新华网发(杜小红 摄) 今天的云南省保山市,放眼望去,处处郁郁葱葱,蓝天常伴、绿水长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滇西最美生态城市实至名归。 保山围绕“碧水蓝天”工程和“森林保山、生态保山、美丽保山”建设,用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惠民、生态监管“四部曲”谱写生态之歌,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山四季。新华网发(刘正凡 摄) 生态修复 守护好一方秀美 守护好一方秀水,守护好一片蓝天,守护好一方净土,守护好一段乡愁。保山市腾冲市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让青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助推精准脱贫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上不能忽视的问题。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自2018年11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行业优势和扶志扶智功能,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取得较好成效。 两辆旅游中巴驶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2018年8月9日摄)新华网发 (郭勇良摄) 大美青海,各地有着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特色,这些资源禀赋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美丽的青海,也让青海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奔
采访石丽平时,她正与朋友电话商讨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非遗驿站的事情。 “将非遗产品推向世界、让生产非遗产品的手艺人得到价值尊重,是我最大的梦想。”石丽平说,要实现这个目标,设立非遗驿站是重要一步。 53岁的石丽平,六七岁开始学苗绣,是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立志将苗绣推向世界的她,舍弃当时较为挣钱的矿产开发业,于2008年创立专注苗绣产品生产开发的公司。目前已投入4000万元资金用于苗绣的设计研发、人才培训、产品推广运用等。 在石丽平的计划里,她的家乡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是非遗驿站的第一站,而中国改革开
3月26日,作为2019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的首秀,设计师张珂嘉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秀《穿在身上的文化》普洱专场,用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届时装周带来了别样的民族风情,现场反响热烈。 午时,大秀现场高朋满座,星光熠熠。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胡剑荣一行领导带来了家乡亲人的祝福;哈尼族歌唱家杨倩琳、纳西族歌唱家达坡阿波、傣族歌唱家张兆艳、彝族音乐传承人阿朵故烈、彝族歌唱家周丽珍等京城30多位各民族艺术家代表悉数到场。此外,包括瑞典、希腊、白俄罗斯、爱尔兰等国的海外友人也慕名而来。在今年两会上力推“
3月18日,由中央电视台、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出品的36集云南大型民族题材电视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首播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民委,省委宣传部,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首播仪式。该剧将于3月20日19:30分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开播。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讲述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故事,上海青年徐浩宁从爱一个傣家女开始,爱上了傣族的文化,爱上傣家人尊崇自然、和谐共生、和乐善美的生存哲学,把自己的开发项目融入到热带雨林和动物的保护中。该剧聚焦云南美丽山水人文,讲述西双版纳地区
近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上,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做了更新,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上榜。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Badain Jaran Desert—Towers of Sand and Lakes)以世界自然遗产标准(vii)、(viii)由缔约国中国于2019年1月上报至世界遗产中心,标志着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成功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温带荒漠区阿拉善高原,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提名地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阿拉善右旗,包括了巴丹吉
我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我们人口少了一些, 城市少了一些, 消费少了一些, GDP少了一些, 但分布的空间并不少, 拥有的资源并不少, 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并不弱, 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不少, 权利和义务更不少。 我们走过的历史很长很长, 我们分布的空间很大很大, 我们生息的山川、原野、岛屿很广很广, 与我们为伍的禽畜、虫兽、草木很多很多; 我们为人类守护的山水很净很净, 我们为祖国保卫的边防很牢很牢, 我们为中华民族承担的责任很重很重。 我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我们的文化多元, 我们的生态多样, 我们的生活多
《松毛岭之恋》以1934年发生在福建省长汀县的松毛岭战役为背景,历史上,“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万余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歌剧取材于闽西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讲述的是客家姑娘阿妹为等候参军的丈夫林阿根归来,坚守家乡30年并独自将儿子和红军遗孤抚养成人的故事。每年,她都会依照客家风俗为丈夫做一套衣服鞋子。她坚信,“我的男人是去干大事了,是干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大事去了。我一定要等他回来”。 30年后,参军的儿子复员回乡,却带来了
(两会人物)保安族女代表的“五重角色”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保安族女代表的“五重角色”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身兼教师、校长、人大代表、独有民族民众、母亲“五重角色”,董彩云说,教师是她一生坚守、一生最爱的角色。 出生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农村一个教师家庭的董彩云,是当地为数不多读完大学的女性,当老师也是她自小的心愿。 全国两会期间,身着民族服饰的董彩云是媒体争相访问的对象,每次谈到教育,她总有说不完的话。 18岁从甘肃一所师范院校毕业,董彩云被分配至积石山县乡村小学,从
“语言文字是人类世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钥匙。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重要且宝贵的遗产。随着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杂居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面临着濒危、衰变。因此,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已是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校长金雄在中国青年网联合“吉林发布”举办的两会特别节目《两会大家谈》中这样说道。 在两会特别节目中,金雄结合延边大学建设“双特色”学科的经验,与观众分享了他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方面的见解。 教育均衡 高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