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史话

【临夏人物】马绍常:为党奔波终不悔

马绍常(1902—1966),原名马效融,回族,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人。



【临夏人物】南湖革命纪念馆中记载的临夏籍民族英雄——马福禄

南湖革命纪念馆是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于1959年10月,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



【临夏人物】临夏籍将军鲁瑞林

鲁瑞林,1911年10月13日出生在临夏县民主乡民丰村鲁家沟社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因临夏县发生变乱与家人逃到临夏城避难,年底受骗出城拾柴被国民军抓了壮丁;1931年,被收编到国民军二十六路军七十五旅一团八二迫击炮连当马夫;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经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因作战勇敢,曾在苏维埃《红星报》上登报表扬。长征中,参加了四渡赤水、攻占遵义、强渡乌江等重大战役,历经九死一生,随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抗战时期,任晋



胡廷珍烈士遗作发现始末

革命先驱胡廷珍早年师从著名地方学士徐绍烈、陈国钧。徐绍烈先生是河州造诣很深的宿儒,一生致力于教育,埋头作学问,写了好多诗作,著有《养心斋杂吟》《静养轩诗草》等。



邓德舆手札

邓徳舆(1884年—1938年),名邓隆,字德舆,号玉棠,临夏市城关邓家庄人。邓徳舆幼入私塾,聪慧好学,常被树为楷模,18岁考中秀才。



临夏州馆藏影印版《四库全书》的由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带领临夏州志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广泛征集《临夏州志》编辑资料。有一天,从报刊得知,上海商务印书馆刊印从台湾台北图书馆(原藏于紫禁城文渊阁)购得拍摄的《四库全书》影印件准备出版发行,每套价值人民币5.5万元,而当时州志编辑部的全年工资及办公经费仅为5万元。



王吉墓:金代民居建筑的生动再现

墓室西壁 墓室内侧顶部 1980年5月,临夏市南龙镇王闵家村一村民在平整自家院落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座砖室墓。接到报告后,临夏州博物馆专业人员随后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鉴于该墓具有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州博物馆在抢救性清理完成后,将该墓搬迁复原至州博物馆内,供人们参观。 墓葬位置及建筑特色 该墓位于临夏市南侧大夏河南岸第一台地上,地处凤凰山北山脚下,墓呈东西向,为仿木结构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 墓门修筑于墓室东壁下方正中,墓门上方砌有仿木结构的单檐式歇山顶砖雕门楼,檐下装饰有一斗三升斗



国家级非遗永靖王氏生铁冶铸技艺

在永靖县太极镇古城村盛达古典工艺铸造厂,有一位默默坚守传承王氏生铁铸造技艺半个世纪的老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生铁冶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业财。



牛皮筏子渡大军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一路向东,呼啸而来,穿过甘青交界处的积石峡谷汹涌而下,进入临夏州境内,来到永靖县莲花城(现已被水库淹没)脚下。你别看现在这里是一片宽阔无垠、碧波幽静的蓝色水面,在从前,这里却是一条浊浪翻滚、惊涛拍岸的峡谷河道,已被淹没的原永靖县城莲花堡就坐落在黄河南岸。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便是70多年前莲花城筏子客用牛皮筏子摆渡、由开国上将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10万大军挥戈西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挺进大西北临夏获解放 1949年4月21日,毛泽



【临夏人物】老成忠厚的御史朱绅

嘉靖本《河州志》有关朱绅的记载 说起明代的抗倭人物,人们自然便会想起戚继光、俞大猷,但很少有人知道临夏也有一个,那就是御史朱绅。 进士及第 授为御史 朱绅(1424—1494年),字大用,自号逃竽野人,明代中早期人,祖籍今安徽合肥。其祖于明初戍守河州,其曾祖父朱齐、祖父朱通、父亲朱文,皆为军籍,后迁居河州城(今临夏市)。 朱绅幼年聪敏,好学勤思,后入私塾学习,拜河州名儒李璟和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的的邑人王竑为师,学业优秀。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考中举人,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参加甲戌



【临夏人物】全蜀第一良将—王明德

州博物馆现存的王明德墓碑 临夏自古多勇将。在清代,临夏市八坊出了一位威震四方的大都督名叫王明德,被顺治皇帝授于“功高满汉、全蜀第一良将”的称号。 关于王明德的事迹,《清史稿》无传,康熙四十六年编纂的《河州志》中对其记载只有寥寥几字:“王明德,本卫回民籍,历官至四川建昌总兵”。在《续修导河县志》卷六中记载也很简略:“王明德,八坊人,武勇超群,所至奏功,屡蒙诏奖,署潼关副将,旋擢四川建昌镇总兵,卒赐葬祭如例”。新中国成立后编辑出版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临夏市志》和《临夏人物》中对其则根本没有记载,所以对王明



齐家坪遗址与中华第一镜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作为黄河重要支流之一的洮河流域是中华史前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据考古调查,在洮河两岸分布有上千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马家窑遗址、辛店遗址和齐家坪遗址最具代表性,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我州广河县的齐家坪遗址最为著名,不仅是齐家文化的最早发现地和命名地,而且内涵丰富,是中国第一铜镜的出土地,在中国考古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齐家坪遗址基本情况 齐家坪遗址位于广河县齐家镇(原排子坪乡)园子坪村齐家坪社,地处洮河西岸第二台地上。遗址东临洮河、西傍山岭,是一处缓坡台地,台



明代河州卫首任指挥使—宁正

宁正墓 2010年3月底,江苏省南京市某项目施工过程中,在南郊雨花台区花神大道西侧的一座小山坡上,发现了一座大型砖室墓,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于当年4月1日—6月3日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为长方形带长甬道单室砖墓,整个墓有9米多长、5.5米宽、4米多高,而且是用硕大的明城砖砌成,每块砖有40多厘米长、15厘米宽,许多墓砖上还记载着城砖烧制情况的文字,与城墙砖完全一致,这一切都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特殊。 从前室积土中出土的一合墓志得知,该墓主人为明代一品大员,曾跟随徐达、常遇春、沐英等明代开国功臣立下不少战功,



大河家: 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小镇

大河家: 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小镇 ●张有财 在积石山县西北端的黄河南岸旁,有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镇,这里人烟辐辏,居住着大约300多户人家。小镇西面不远处是高大雄伟的小积石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不少山峰超过4000米,山高险绝,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东西往来的天然障碍。黄河切穿积石山,形成迂回曲折长达25公里的积石峡。峡谷两岸山峰陡如刀削,其间黄河奔腾湍急,但冲出积石峡后,立马收敛起野性,变得波平浪静,从大河家镇北侧安静而舒缓的向东北流去。独特的地势使大河家得水藏风,大河家就得名



共236条记录上一页 12345678...1415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