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东乡岭村:军民携手拔穷根

岭村:军民携手拔穷根 记者 王伟如 清晨的阳光洒落东乡大地,凤山乡岭村显得朝气蓬勃。记者见到村民马则乃白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两年前的愁眉不展形成鲜明对比。 马则乃白家人口多、收入少,生活拮据,家里只有她的儿子马如海一个劳动力,想依靠政府的救济款、低保金过日子。东乡县人武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唐占奇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去她家,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讲解“幸福靠奋斗、劳动最光荣”、凭借救济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并为马则乃白谋划脱贫之策。 唐占奇了解到,马则乃白患有腰间盘突出,不能外出打工,但她勤劳、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府牵线当“红娘” 群众致富有方向——康乐县835名务工人员在厦门开心“淘金”

政府牵线当“红娘” 群众致富有方向 ——康乐县835名务工人员在厦门开心“淘金” 就业扶贫路,殷殷民生情。自康乐县与厦门市同安区协作对口帮扶以来,围绕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坚持劳务输出与就近就业并重,全面深化劳务协作。 2017年11月,康乐县附城镇城南村的马尔尕思和妻子马菊花到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总装一线上班,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俩适应了厂里的生产生活。由于马尔尕思吃苦耐劳、肯钻研,很快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当上了领班,工资从5000元涨到了6000元以上。与马尔尕思夫妇一样,草滩乡拉麻山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达浪村:遍野金黄入画来

达浪村:遍野金黄入画来 记者 马霞 步入和政县达浪乡达浪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宽阔平坦的村社道路,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绿意广阔的农田耕地,勾勒出一幅农耕图景。 达浪村距和政县城3公里,全村共有655户、3181人,耕地总面积2856亩,普遍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没有特色种植业。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该村转变发展思路,依托逐渐热起来的乡村游,积极推广油菜花种植,挖掘旅游潜力,以千亩油菜花长廊建设打造乡村旅游。 据介绍,达浪村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围绕打造大南岔河旅游景观带和南部太子山生态旅游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菌中之“王”找到大好“疆土”

菌中之“王”找到大好“疆土” 记者 赵怀斌 景溪 赤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多年“转战”找寻沃土,2020年,在太子山下的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安营扎寨”,获得优质高产…… 狼土泉村海拔2500米左右,每当夏秋之际,只要云朵飘过,总会落下阵阵雨点,继而天又乍晴。清新湿润的空气,清澈的山泉水,形成了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片纯净之地。 图为工作人员在采摘赤松茸 菌中之“王”爱的就是这“疆土”! 视野开阔、熟悉临夏的厦门人,总想把最适合临夏的好产业“嫁”过来,助力临夏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0年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颜值”小城处处美——永靖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纪实

“颜值”小城处处美 ——永靖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纪实 记者 陈礼娟 史有东 近日,永靖县城被国家爱卫会评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这不仅是全省获此殊荣的6个县城之一,更是我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这一喜讯为这座滨河小城又增一袭魅力,更添一抹亮色。 国家卫生县城是一座现代城市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永靖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标准,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居民的获得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水泉村:“羊光大道”上的“养羊经”

水泉村:“羊光大道”上的“养羊经” 记者 马玉兴 产业发展是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广河县水泉村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 “刚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几只羊,摸索着饲养。通过自学,我养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现在存栏就有800多只,年出栏2000只以上。我的羊喂的都是玉米秸秆,不用花钱买饲料,既经济实惠又环保,而且羊的肉质也好。”水泉乡水泉村村民马维清向记者介绍。 今年39岁的马维清,在外地跑运输多年,随着孩子长大,负担越来越重,2016年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朱潘村掀起“厕所革命”

朱潘村掀起“厕所革命” 记者 王伟如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臭气熏天粪满圈。”这是流传在临夏县农村关于厕所的顺口溜,如今这一切将成为历史。 今年以来,临夏县把农村改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激发村民自觉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全县农村掀起了“厕所革命”。 近日,记者在北塬镇朱潘村张忠家里看到,刚修成的新式厕所干净整洁、没有异味,还增加了洗手盆等设施。“以前条件差,上厕所要捂住鼻子,现在厕所里统一安装了排臭管,装上了门窗,干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大庄村:赤松茸种出好“钱”途

大庄村:赤松茸种出好“钱”途 记者 史有东 时下,永靖县刘家峡镇大庄村种植基地的赤松茸进入采收期,记者在大棚内看到,一行行地垄整齐划一,一朵朵赤松茸像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 “我们今年尝试种植赤松茸,效果理想,现已进入集中采摘期。村里的群众在家门口挣到了钱,实现了就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大庄村春蕾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技术员祁恒文,边将成熟的赤松茸从根部轻轻扭动摘下放入框中,边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大庄村紧紧围绕“产业富民、产业脱贫”的发展目标,积极引进赤松茸种植项目。这个项目不仅高产,而且更环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医保扶贫:让看病不再“难”和“贵”

医保扶贫:让看病不再“难”和“贵” 记者 刘红红 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百姓病有所医,这是医疗保障带来的福祉。近年来,我州把健康扶贫作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一环和关键举措,全力落实医保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众医疗保障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异地看病办理报销手续时,流程繁多、时间长,现在住院看病只需要打电话备案,出院就能报销,真是太方便了。”这是记者采访时,群众对我州医保改革的评价。 “一站式”结算 让患者少跑路 积石山县居集镇村民马培义因患有急性支气管炎,到当地中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永靖司家村的新生活

司家村的新生活 记者 张姝 陈礼娟 在永靖县西河镇的最西端有一个村子叫司家村,它西邻青海省民和县,北濒湟水河,与兰州市红古区隔河相望,被当地人叫作“山尖尖”上的村子。 从西河镇政府驱车到司家村,单程仅需半个多小时,而在以前,走这段路至少得花两个多小时。这种便利得益于2013年县上实施的易地搬迁项目,将司家岭村的20户和临近坪沟乡的32户村民搬迁到西河镇白川村磨合沟易地搬迁安置点,司家岭村也改叫“司家村”,仅一字之差,却没有了崇山峻岭的严苛条件,有的只是一个款款走来的新农村。 说起搬迁之前的生活状态,60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永靖陈家湾村:“小作物让我们的腰杆子很硬实”

“小作物让我们的腰杆子很硬实” 记者 陈礼娟 张姝 近日,记者走进永靖县西河镇陈家湾村,虽然夏菜已收获,但对大多数群众来说,他们的劳作远远没有结束——种植的水果玉米又到了收获期。 “这几年,水果玉米的价钱比较好,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倒茬种植,玉米秆还能卖给附近的养殖场。”村主任罗世宏介绍道。 陈家湾村地处永靖县北部、湟水河南岸,与兰州市红古区相邻,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陈家湾村广阔的销售市场,群众把种植水果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群众正在散花地里除草 “我家种植经济作物已经十几个年头了,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牛康家村的“花样”养殖

牛康家村的“花样”养殖 记者 闫改琴 马玉兴 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放眼望去满山绿意。记者来到广河县水泉乡牛康家村,走进马以哈牙的养殖大棚,看到他正满脸笑意地看着一头头抢食玉米秸秆的肥牛。 几年前,由于资金缺乏,马以哈牙只能养一两头牛来维持日常家用,日子过得窘迫。从2016年开始,他通过贷款买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又申请了8万元创业贷款,用来扩大养殖规模。他以自繁和育肥两种模式养牛,每年牛存栏达到30头左右。“我已经卖掉了20多头,现在还剩28头,等8万元的创业贷款下来,再加上回笼的资金,又可以扩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奋进七十年 感恩奔小康——写在东乡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

奋进七十年 感恩奔小康 ——写在东乡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 记者 赵怀斌 史有东 麻红梅 今天,东乡族自治县迎来成立70周年的盛大节日! 70载,沧桑砥砺,春华秋实。东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祖国大家庭中安居乐业,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一个人民幸福安康、欣欣向荣、美丽多彩的新东乡,在祖国的大花园中精彩绽放。 东乡县城新貌 东乡,是一方盛满深情的土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沐浴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1950年9月,东乡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历史新纪元。1955年5月,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70年来,在中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广河庄窠集村的希望之路

庄窠集村的希望之路 记者 马瑞鹏 广河县庄窠集镇庄窠集村李家山社离镇小学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多少年来,从山顶到学校,蜿蜒陡峭的山路让村民们很无奈,集资、铺砂石、维护……驮着三代人“读书梦”的路依旧不好走。 “小时候担惊受怕地走这条路;成家了背着孩子走的还是这条路;就在不久前,学生们上学还是担惊受怕地走这条路。”50多岁的庄窠集镇小学副校长张忠华回想起这条路,差点落泪,“50多年来,一直就没绕开这条难走的路。”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但是,我们很困惑,也很迷茫,上学的路并不好走,成长的路更加充满艰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把路修通……”——东乡县道路交通建设掠影

“把路修通……” ——东乡县道路交通建设掠影 记者 赵怀斌 史有东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群众,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布楞沟村新貌 初秋,是东乡最美的季节,叠叠青山,翠色欲滴;层层梯田,郁郁葱葱。崭新的村庄、村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和扶贫车间……掩映在绿树丛中,组成了一幅美丽画图。 且看,如今的布楞沟处处展现着活力:南面山台上的养殖场里牛羊满圈,温室大棚里木耳正要吐露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要把水引来……”——东乡县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和南阳渠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纪实

“要把水引来……” ——东乡县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和南阳渠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纪实 记者 赵怀斌 史有东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群众,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习总书记在嘱托中,把“水”讲得特别重,真正讲出了东乡的实际,讲出了东乡人民的心里话。 州委州政府、东乡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克服重重困难,让安全之水、幸福之水、小康之水流到千家万户,造福东乡群众,全县实现了“



共491条记录上一页 12...22232425262728...3031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