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我来说,除了家和学校,呆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小吃摊。
市井街巷,不同于街边店面,它们永远是流动的。
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校门外总是摆满了数不清的小吃摊。每每到了休息时间,兜里总会踹着一些小零碎,和好朋友一起奔出校外,各找各的最爱。最后再集合回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有秩序,乐趣十足。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那些冬天你不能错过的临夏街边小吃,随便拎出一个都是街边经典。小板凳准备好,临夏最接地气的小吃来啦!
冰糖葫芦
从小到大最常见的莫属于冰糖葫芦了,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实更多吃的是一种情怀。熬得咕噜冒热气儿的糖稀,一口咬下去卡蹦脆。
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商店里,一串串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水果,着实惹人喜爱。每个人的儿时记忆里总有的一种味道,不知这小小一串糖葫芦,是否还是你记忆中的味道呢?
烤红薯
烤红薯也是临夏街头随处可见的舌尖诱惑。
冬季气温降低,甜甜的红薯香就更加的诱人,是冬季很受欢迎的美食小吃之一。
试问有谁在寒冷的冬天能抵挡住烤红薯的诱惑?剥开烤的焦糊糊的外皮,还“嘶嘶”地往外冒着热气,咬一口,鲜香软糯,甜嫩丝滑,入口即化,让人欲罢不能,好吃又暖和,最关键是还很便宜。
吃上一口,即使天再冷,也觉得暖暖的。
糖炒栗子
冬天的街边小吃,能和烤红薯比肩的,自然就是糖炒栗子了。
推个三轮车,上面一口大锅,边炒还要一边叫卖的那种糖炒栗子,离得远远的都可以闻到香甜的味道。
剥开油润的外壳,露出圆滚滚的栗子仁儿,颗颗金黄饱满,一口咬下去香甜软糯。栗子的清香在唇齿间蔓延,这就是冬天最治愈的味道。
街边摇曳着黄光,伴随着哗啦哗啦的翻炒栗子声,买上热乎乎的一袋,揣在怀里,就好像把整个世界的温暖搂在了怀里,又暖又甜。
煮玉米
关于美食的文化有时就深藏在那些卖煮玉米的小车中,躲在那些热气腾腾的蒸炉里,还有那些跳动的炭火和嘈杂的人声里。
“老板,来两个煮玉米,要水果玉米,最甜的!”拨开人群,对着老板大声的喊着,怕老板听不清楚。
老板高兴地应了一声,随即从蒸炉内拿出了两根玉米,包好,递给我。
这么久了,一直还是喜欢煮玉米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
现在对我来说,我愿意花时间等一个煮玉米,因为有些美味值得你的等待。
炒豆子
在中心广场的民贸楼底下有一位卖炒大豆的中年夫妻俩,他那小本生意还不错,不时有来往的人们路过最少捎带提溜个10来块钱的。
记得上学期间每个礼拜五下午放学之后,我买过好多次,他炒的大豆酥好咬,看上去花喷喷的不赖。
一把炒大豆,在当时并没觉得有啥特别,现在回味才觉得那是最好的美味。
糖瓜
“糖瓜哎,糖瓜,卖糖瓜了!”一辆三轮车上满满当当的雪白的糖瓜排列着,老大爷细心地在上面盖了一层塑料,边推着车边叫卖着。
如今,当年那些吃着糖瓜、麻糖的小孩儿长大了。可是再见到买糖瓜的推车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买点儿糖瓜吃。
辣炒年糕、烤面筋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市场的唯一理由是‘辣炒年糕’。香甜的第一口味道,辣辣的余味。坐在市场老旧的面食店里,看着窗户等待回来的妈妈,咬了一两口的炒年糕味道比任何小吃都出众。
蒜蓉辣酱、孜然、芝麻,是构成炒面筋最重要的元素,从古老的铁板街头炒面筋,到如今的街头店面,变得只是时间,炒面筋的口味依然,还是那个配方,那个口味!
辣炒年糕、烤面筋的红色味道在嘴巴和心灵上留下余味悠长,这些余味同时也抚慰了疲惫的灵魂。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临夏冬天街边小吃,虽然可能没有记忆中的香甜,但还是回想起了街角的小店、破旧的三轮车,和熟悉的叫卖声。
流动的市井需要的大概只是一辆小三轮或者几个菜篮,比街边店面更加省事,大多数时候,这些流动的市井摊贩给予城市更多的元素与色彩。
当然,说他们影响市容也无可厚非,然而更多时候,那些早出晚归的人还是愿意这些市井小摊的存在。
灯火璀璨的城市,一口软和的红薯、一个热腾的糖炒栗子,供着饥肠辘辘的晚归族,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即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但一直不变的似乎只有那巷子里的美食。尤其是在异乡,品尝到家乡美食的那一刻,觉得可以温暖整个冬天。
责任编辑:马少华